|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日前发表评论,题为《中国需清楚表述发展大战略》,作者是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政治系教授,现在北京大学政府学院作访问教授谭青山。文章摘编如下:
今年以来,中国的周边事端纷繁,对外政策疲于应付,许多事情纠缠不清,中国外交似乎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这与中国国内十七届五中全会所铺垫的领导班子平稳过渡,经济社会改革深化,并佐以稳步政治改革之形势,形成了一个鲜明对照。其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中国在发展大战略的内容表述上不清晰。
何谓中国大战略?中国的大战略实际上自改革至今并没有变化,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战略就是要保证一个和平、稳定、有序的国际环境。这样一个和平环境,对中国的发展证明是有利的,中国的经济就是崛起于这样一个世界经济体系及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但为什么中国的和平战略会遭到外人的质疑?问题在于中国没有清晰,毫不含糊地表述其和平战略的内含。
诚然,中国也清楚意识到世界舆论对中国崛起的担心,也曾提出过“和平崛起”的战略概念。虽然这本身是个很好的概念,却因没有深化其内涵和清晰的表述,被世人误解。有如“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被人误解一样,没有被理直气壮地执行下去。这一反复不能不让世人对中国的和平外交大战略产生疑问。
中国要让世人相信其和平外交大战略,明确、清晰、毫无保留地阐明中国战略之内涵,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要说清楚中国大战略,就必须讲清楚中国与当今世界体系的关系。中国是当今国际关系体系的受益者。中国有利益、有责任、也有义务来维持和保证一个和平、稳定、有序的国际体系。挑战现有国际体系,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文章指出,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在当今国际关系体系框架内,是建立在平等、双赢和多赢的对外政策基础上。
中国大战略内涵另一表述,就是军力发展与中国的国际责任的关系。中国清楚地看到现有的国际体系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还有该体制上的“脆弱性”。作为一个大国,要对世界有所作为,中国还需要发展一定的军事力量,以保证其有能力来维持现有世界体系的稳定与秩序。但中国的军力发展目标是明确的,是为和平大战略服务的;并且军力发展的手段也是透明的。大国发展军力并不奇怪,关键在于将其战略目标告示与众,让世人没有悬念。这样中国的军力发展,就可以与历史上崛起的大国秘密发展其军力区分开来。
中国应坚定不移地向世界各国表明,尽管当今体系不尽人意,中国是这个体系的利益攸关者,中国有责任,也愿意和各国一起,积极地参与世界事务,维持和改进现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这就是中国的和平大战略,它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发展是中国大战略的另一个方面。中国应告以世人,中国的和平战略是有国内发展战略支撑的,是有深刻内容的。中国的发展战略与和平战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的发展战略就是自身建设,即建立中国的小康社会,使中国的富裕程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建立起一个“民主、开放、平等、公正和自由”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小康社会,目标明确,表达清晰;而政治发展目标也应该清晰的表明为政治民主,社会公正。
中国应明确表示会坚持双赢和多赢原则,与各国共同发展。同时,中国也应明确表明,中国发展了,并不是想输出什么意识形态或是什么中国模式。中国并不想将中国的发展道路强加给谁。中国没有肩负任何意识形态“使命”。中国的大战略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是中国自身利益所要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