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化新网讯 岭南古郡,粤人故里。南雄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与湖南、江西两省接壤。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当改革的凯歌一遍又一遍在南粤大地奏响时,南雄却如同梅关大山一样沉寂,仿佛被时代遗忘了。
![]()
建设中的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
然而,南雄人对如何加快发展的思考从未停止过。这两年,南雄人跳出了传统思维定式,转身瞄准内销市场,形成了“不争论、不议论、不消极,奋战两三年,实现南雄跨越发展”的共识。就这样,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承载着南雄人谋发展、求出路的夙愿诞生了。
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以涂料、树脂等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园区于2008年11月经广东省环保厅审批通过,成为粤北首个精细化工基地;2009年10月,被广东省涂料行业协会认定为广东省化工涂料研发中心;2010年3月,被认定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成为全省最年轻的省级产业转移园。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6070亩,一期3880亩土地的招商引资工作已基本完成,二期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入园的80多家企业,以精细化工为主导,已形成了产业聚集。产品涉及高性能合成树脂、涂料、油墨、添加剂、多元醇黏合剂、热固化及紫外光固化特殊涂料等领域,并有针对性地引进了制罐、包装、印刷以及有危化品运输资质的物流车队等配套企业。企业落户南雄后,园区就为企业制定相应的建设目标进程表,从洽谈到竣工投产往往不到1年,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收益。
志一精细化工公司从入园建设到设备安装调试仅用了2个月。企业负责人程先生告诉笔者:“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将产品从南雄直接运输到沿海码头,运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取决于,南雄不仅服务效率高,而且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园区引入了专业的仓储物流公司,因此公司不用建设仓库和购置运输车辆,风险也降低了。将来热电冷联供项目建好后,公司又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崛起,成为了拉动南雄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抓手。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南雄经济仍逆市上扬,实现了弯道超车,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超过14%,财政收入增速超过40%,综合增长率在全省山区县(市)排名跃到了43位,是南雄10多年来增长速度最快、增长质量最好的一年。一个以前还是广东边远山区的“寒极”,短短3年时间就变为投资者钟爱的“热土”,从传统农业县变为工业唱主角,呈现出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
园区在较短的时间内已形成产业集聚,并且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今后将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南雄市委和市政府领导班子面前的新课题。
政府搭台科技领衔
园区建设的结构在调整,“研发”成为关键词。由于化工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快,“小打小闹”的研发将不成气候。南雄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克服专业知识和人才方面的劣势,打造技术服务平台。为此,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先后与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南京林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0月,是中国科学院在华南地区唯一的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化学研发机构,也是广东省科技厅指定的科技成果鉴定检测机构、国家计量认证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主要从事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研究。2001年12月转制后,中科院广州化学公司逐渐发展成精细化工领域技术转移转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很强的科技力量和产业化能力。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将依托强大的研发力量,发挥其在精细化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所有企业开放,为园区内化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还将在园区建设“两个中心”(化工产品研发中心、公共检测咨询中心)和“三个基地”(科研产品中试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培训和输送基地),为园区化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同时促进园区企业的技术转化和转移,实现研发、中试、产业化的有机结合,降低园区企业的行销费用和研发费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南雄市职业高级中学还与广东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合作,专门开设了精细化工专业班,定期聘请精细化工企业的工程师就企业运营、专业技术等知识进行授课,学生毕业后又回到企业成为企业的技术人才,形成学校和企业间的双向交流,既为学校丰富师资,也为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南雄市松林树脂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礼金向笔者表示,在技术支持方面,南雄有些非常好的做法,比如地方政府为特色产业搭建科技支撑平台,与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合作,把高校的师资和技术资源转移到企业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等等,不仅丰富了院校的实践经验,也极大地提升了入园企业的技术水平。
广辟渠道全力融资
解决了技术和配套问题,资金不足的瓶颈又卡住了年轻的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当前,南雄正处于夯实发展基础、积聚发展能量、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南雄将突破融资瓶颈作为“头号工程”来抓,通过多次组织金融联席会议,达成了“政府和人民银行搭台、银行和企业唱戏、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共识。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建设和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过程中,破除“等靠要”思想,除了创新招商模式外,还积极寻求政策性资源的支持,创新政银、银企合作模式,克服园区建设初期的资金短板问题。南雄创造性地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展合作,与国开行签订了9亿元的授信贷款,并成立了公益性的南雄市雄健担保有限公司,为园区建设及入园企业提供资金保障,成为全国第一家为县(市)专业园区构建起的集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企业“四位一体”的融资平台。
2010年10月15日,由南雄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南雄支行主办的2010年金融产品推介会在南雄市精细化工园区举行。在推介会现场,12家金融机构分别进行了金融信贷产品推介演示,共推出50多个信贷产品,吸引了当地近200家中小企业、个体工商、农民合作组织等前来了解融资信息、洽谈合作。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金融服务产品推介活动,是深化金融业改革发展,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有效发挥资金聚集功能,实现银企合作共赢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银企之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互动交流,当天就促成7家金融机构与7家中小企业签订融资协议,融资金额达2.7亿元。
“当地政府为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搭建的融资平台,无疑是雪中送炭。这不仅缓解了企业运作中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有力加快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而且更加增强了在南雄投资发展的信心。”广东金泰源投资公司总经理敖卓海与农信社签订2600万元融资合作协议后如是说。
参加推介会的金融机构代表也纷纷表示,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金融调结构、促转变、扩内需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信贷制度建设,完善融资体系,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努力满足重点项目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等领域的信贷需求,为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科学规划绿色发展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南雄决心大力发展精细化学工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南雄市和谐健康发展。
早在2005年,南雄就提出发展工业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招商方面,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重视创税项目,但不要偏废其他项目;要重视引进大项目,但不要忽视小项目;要重视引进高科技项目,但不要排挤劳动密集型项目。
南雄市委、市政府上下达成共识:循环经济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南雄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南雄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系统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园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首先,抓住国际石化产业向中国转移、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内陆转移的时机,积极引进合成树脂、环保水性涂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清洁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从源头提高物料、能源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园区内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园区管理方面,努力实现园区内部的产业一体化,发挥树脂、涂料装置间物质、能量紧密联系的优势,在各成员企业之间实现物料和能量的交互和梯级利用,打造循环产业链。综合考虑园区目前的规划、企业入园和投产的进度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先依托已有企业和其他用户,建设热电联供、逐步实现冷热电多联供系统,向园区内企业提供能源供应服务。随着入园企业的逐步增多,再继续扩大冷热电多联供的规模。目前,园区主要以合成树脂、涂料的生产为主,一般需要用蒸汽加热。为节约能源,减少因燃料燃烧而排放的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大力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同时,配套抽凝式汽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集中为区域内供应电力、蒸汽和生活热水。建立综合利用、集中处理的生态水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由给水子系统、用水子系统和排水子系统组成。给水子系统保证供水能力,满足各类用水的水质、水量要求,降低管网漏损率;用水子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主要从提高节水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以及高效的用水管理入手;排水子系统包括污水和雨水收集、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的回用和不能回用水的排放。
根据园区的产业规划,主要产品涉及高性能合成树脂、涂料、油墨、添加剂、多元醇黏合剂、热固化及紫外光固化特殊涂料等,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等)以及固体有机原料(如双酚A、环氧树脂等),而有机溶剂和固体原料均属易燃易爆类危险品。为便于管理、减少区内危险源的分布,同时减少入园企业的投资成本,园区拟集中设立液体化工原料库和固体原料仓,通过园区的公共管廊和安全可靠的区内固体物料配送体系,将溶剂原料和有机固料输送至各企业,形成综合利用的公共物流系统。
最后,园区还拓展循环经济边界,为周边社会供应余热,供给绿化用水等,在南雄市区建设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能源集成高效利用、水循环利用及物流循环经济网络。
根据产业发展、公用设施、物流输送、环保安全、管理服务等五个“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统一规划了生产、研发、物流、仓储、生活和商业等六大功能区,还建设了集中的工业污水处理厂、消防应急池、供电供热等公共设施。同时,强调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之间植入“优势互补、促进发展”的共生关系,整合各大生产商和仓储、物流、原料供应商等上下游企业,形成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完善物流、包装、印刷等配套产业,完善精细化工产业链条。
截至目前,园区招商引资一直保持着良好势头,园区的服务、配套和理念都得到投资企业的高度认可,下一步将朝着更加专业化和细化发展。南雄市委书记许志新表示:“二期不是简单地将一期承接不下的企业放进去,而是着力引进国际、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并配套建设仓储、原料供应和技术产品交易平台,并培养一批标杆企业。”
南雄,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区,一座工业经济迅速崛起的活力之区,一座充满魅力的首善之区,正在成为承接珠三角、对接长三角的中转站。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南雄将实现新一轮的经济腾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