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南华早报》11月3日文章,原题:随着世博会取得成功,上海收获战利品 上海官员正打开香槟庆祝,享受世博会带来的经济成功。盛会闭幕后,主办方发布一系列惊人数字———从文化演出场次到报道记者人数。对居民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为这届炫目的博览会投入的数十亿美元能否取得收益。
世博局官员说,从商业角度看这届盛会成功了。主办方受到严格预算控制,甚至到了不允许多花一分钱的程度。说这是上海人出名的“节俭”也好,“小气”也罢,但一个例子可说明问题:他们拒绝多花钱制作记者的塑料卡。
光是门票销售收入估计就达120亿元人民币。有报道说截至上月底,特许产品销售达300亿元。除了与世博相关的收入,包括交通和电信在内的13个部门得到大力促进。旅游业收益颇丰,国家旅游局说世博会创造出额外的800亿元收入。酒店、航空公司和零售商是最大受益者。上海市政府也是获益者,税收达到数十亿元,创造出62.7万个就业机会。看起来世博毫无疑问地会提高上海的GDP。
但世博经济的真正故事不能总通过数字来表述。举个例子,世博门票收入很大程度上是由国有公司的额外花销支撑的。据报道,一些国有企业员工几乎每人收到3张免费门票。一些省的官员说,他们被鼓励到上海参观世博。这些成本在统计中没体现出来。
香港《南华早报》11月3日文章,原题:只有时间才会印证举办世博会是否值得 中国的大型活动从来没像上海世博会规模这么大、花费这么昂贵。6个月来,人们一再追问的问题是:“这值得吗?”若从参展国、展馆数量和参观人数等衡量,答案就是“很值”。从长远收益看,投资(能否收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同世界的良好对话。
官方数字是举办世博花了290亿元人民币,估计还有4000亿元花在“打扮”上海和城市现代化上。对上海居民来说,这带来明显好处,他们现在有了更庞大的地铁系统、更好的公路网络以及更可靠的电力和水供应。
没有其他城市能更好地展示中国的科技实力和文化了。随着中国繁荣发展成为全球的焦点,上海世博会提供了一个无法比拟的国家品牌展示机会。北京奥运会是关于体育竞技的,而上海世博则是展示国家成就和能力的机会。毫无疑问,这方面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陈一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