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正恩视察发言首次对外曝光 称粮食比子弹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8 10: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在强调恢复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时,金正恩表示:“过去可以没有粮食,但不能没有子弹,如今是可以没有子弹,但一定要有粮食。 ”
金正日(右)、金正恩(左一)
  据日本媒体25日报道,朝鲜新一代领导人金正恩的发言首次曝光。据悉,金正恩日前在进行地方视察的过程中表示 “粮食比子弹重要”。
  报道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话称,在强调恢复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时,金正恩表示:“过去可以没有粮食,但不能没有子弹,如今是可以没有子弹,但一定要有粮食。 ”
  金正恩还表示:“我国国土面积小,人口少,资源也比其他国家匮乏。但我们拥有领袖(金日成)和将军(金正日)的祝福。子子孙孙都将受到他们的祝福。 ”
  报道称,这是上月朝鲜劳动党党代表会议后,金正恩就朝鲜内部问题的发言首次对外曝光。据悉,金正恩是在上月末访问咸镜北道金策市时做出上述发言的,收录金正恩此类发言的内部文书已经发给了劳动党干部们。该报还称,近日发给朝鲜劳动党干部的内部文件证实了相关发言内容。
  韩媒称朝鲜为平稳交接班铺路
  朝鲜新一代领导人金正恩公开亮相之后,外媒对其关注度有增无减。26日,新任朝鲜驻华大使池在龙抵达北京就职,韩媒认为这项人事变动是朝鲜为稳定金正恩接班格局做出的决定。另据韩国媒体26日报道,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25日会见了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率领的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金正恩也参加了当天的会面活动。
  原大使才过半年就离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6日证实,新任朝鲜驻华大使池在龙26日抵达北京,其前任崔秉官已于几天前离任回国。
  朝鲜媒体26日也正式公布了任命池在龙为新一任朝鲜驻华大使的消息。不过报道没有做其他说明。
  韩国媒体26日报道称,当日上午,朝鲜大使馆一号车早早在北京首都机场等候,池在龙入境后马上乘坐这辆车离开了机场。此前有消息说,池在龙25日参加在平壤举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纪念活动后,将在最快时间内前往北京正式就任。而在今年4月刚刚就任朝鲜驻华大使的崔秉官已于23日返回朝鲜。
  池在龙曾在朝鲜外务省和劳动党国际部任职30多年,是一位“外交通”,曾任朝鲜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和驻南斯拉夫大使,1996年至2004年期间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部副部长。今年9月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期间,池在龙被选举为党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此次任命前,池在龙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韩国媒体分析称,为了稳定接班格局,中朝关系变得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任命池在龙为驻中国大使,可能是金正恩的“监护人”、金正日的妹夫张成泽发挥了影响力。
  专家预测说,池在龙熟悉与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外交事务,将在金正恩接班体制争取中国援助与合作发挥主导作用。
  金正恩随父会见中方代表团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26日报道,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25日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率领的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举行会见。金正日转达了他对中国国家主席胡Jintao等领导干部以及中国人民的诚挚祝愿和亲切问候。不过,报道没有透露会谈的细节。
  据悉,朝军总参谋长李永虎、朝鲜副外相姜锡柱、朝军总政治局第一部局长金正觉等陪同金正日出席了活动。
  韩国媒体26日称,金正日的三子也参加了会面活动,这是金正恩本月9日出席金正日同**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举行会谈后第二次出现在正式外交场合。
  报道还称,进入10月后,朝中之间军事、经济交流十分活跃,25日在平壤举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60周年纪念仪式正是朝中军事交流的高潮。在此期间,金正日和金正恩的日程尤为繁忙,父子俩25日除了会见郭伯雄率领的中方高级军事代表团外,还出席了在平壤体育馆举行的群众大会。
  金正日对接班体系“不放心”
  韩国媒体报道称,虽然25日的行程几乎都排满,但金正日还是抽空视察了保卫部。
  报道援引专家分析称,金正日之所以如此重视保卫部,是因为稳定金正恩的接班体系需要平息国内对金正恩接班的不满情绪,而金正日可能认为,可以出面解决该问题的单位就是保卫部。
  另有分析认为,金正日不时地对保卫部进行视察,表明他对金正恩的接班体系还是不太放心。
  据悉,韩国在对所谓朝鲜可能出现的“剧变”做应对准备。据韩国媒体26日援引韩国民主和平统一咨询会议首席副议长李基泽的话称,在权力移交过程中,朝鲜可能会出现突发事件。
  李基泽表示,如果金正恩按计划成功继承权力,希望他能够带领朝鲜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但是,如果朝鲜未能实现软着陆,则有可能出现权力斗争带来的“剧变”。对此,韩国政府也在做准备。 (记者 徐惠芬 新闻晨报)相关阅读:
2010.10.26
2010.10.26
2010.10.25
2010.10.21
2010.10.21
2010.10.20
2010.10.1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7 11:5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