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宠物狗盛行反映中国崛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7 10:3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纽约时报》10月24日文章,原题:一度受禁的宠物狗反映中国的崛起   这条体型匀称的西伯利亚爱斯基摩犬名为“祥子”,受到主人的精心照料。它一天散两次步,享用着进口的美国玩具及理发工具。它每月的食物及护理费用高达300美元(约合人民币1996元),还独占着好几层的狗舍和专用沙发。由于城市生活太无趣,主人还曾经开7小时的车,带它去内蒙古草原上玩。

  从象征意义来讲,祥子不仅是一只狗,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这个国家完成从贫民到第一世界公民转变的标志。

  20年前,北京很少有狗。但是现在,小狗护理店、宠物狗网站、养狗组织、小狗游泳池随处可见。近期,北京还兴起了以“带你的小狗来”为口号的电影院和酒吧。据北京有关部门的数据,目前,北京已登记在册的狗有将近90万只,这一数字以每年10%的速度在增长。而未登记的狗则不计其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关于现代中国的故事。几个世纪以前,只有中国的精英阶层才养狗当宠物。而新中国建立之后,狗只用于看家、牧羊,把它们当宠物会被看作一种“资产阶级的奢侈行为”。而中国的经济复兴改变了这一切,至少是在一些大城市里。“人们过去只关心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不太热衷养狗。”祥子的主人邱女士说,“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变了,而且养狗也是减轻生活压力的办法。”


  此外,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助长了这种养狗热情。年轻的夫妇养条狗陪唯一的孩子玩,而孩子已长大的夫妇,则靠养狗来打发空巢寂寞。

  还有一些人则说,狗已成为生活品质日趋提升的北京人的身份象征。25岁的何妍(音)养了两条混血犬,分别叫“糖糖”和“果果”。她说,像她这样的北京年轻人被称作“狗友”,“狗已成为展示个人品味、结识趣味相投的人的一种方式”。而对那些钱财多于品味的阶层来说,拥有一只血统高贵的狗就如同驾驶一辆兰博基尼。去年,西安一位女子花费400多万人民币、派出30辆奔驰护送一只藏獒的事情,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当然,不是所有北京人都倾向于养狗。一个名为“城市禁狗”(意译)的博客就激起了爱狗者和那些认为狗“严重影响了他人正常生活”的人之间一场激烈的讨论。“生孩子需要计划,但狗却谁都能养吗?”该博客中一个帖子说,“拿少养孩子省下的资源来养狗?难道人的价值比狗还要小吗?”(李亮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23:32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