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油价上调至历史新高 学者建议提高通胀容忍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6 10:2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油品涨价推高通胀预期,多名学者赞同提高“通胀容忍度”
在国际原油价格连续突破80美元/桶的背景下,10月26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30元和220元,折合每升约涨0.17元和0.19元。此番调价后,全国各地汽柴油价格均创下了历史新高,以北京地区为例,93#汽油涨至每升6.92元,97#汽油涨至每升7.30元。
与此同时,受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国内食用油价格也走出一轮上涨行情。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今年7月初沿海地区一级豆油出厂价格集中于7100元/吨,到8月底上涨至7900元/吨左右,进入9月份后,沿海地区一级豆油出厂价格涨至9300元/吨左右,较7月初累计上涨31%。
成品油和食用油的双双上涨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25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元贬值刺激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会造成一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值得警惕。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脂和大豆进口国。其中,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3%,而食用油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更是达到了60%。显然,此次国内成品油和食用油的上涨均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市场的传导。
“一方面,美元发行越来越多,长期来看肯定是要贬值的,而国际大宗商品一般是以美元计价,所以肯定是上涨的趋势;另一方面,大量发行的美元很多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投机行为进一步助推了价格。”左小蕾说。
左小蕾认为,不只是石油和油脂,国际上其他大宗商品也面临上涨的趋势,虽然成品油和食用油涨价的影响难以量化,但涨价因素一旦与其他因素叠加,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不可低估。
中国政府年初定下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的调控目标,但今年CPI涨幅却呈现了逐季上涨的态势,9月份CPI同比增长3.6%,这已是连续三个月CPI同比增速超出3%,完成物价调控目标实有难度。
在左小蕾看来,政府今年能否完成把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她表示,政府没有必要把CPI涨幅定得那么死。在某种程度上,输入性通胀难以避免。于具体指标而言,中国经济的可承受能力更应该成为物价调控的考虑因素。
“只要中国经济保持8%以上的增长,那么即便CPI今年突破4%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当然了,货币发行过多特别是美元贬值所带来的副作用将逐步释放,政府要注意到将来可能由此引发的问题。”左小蕾说。
对此,多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中国应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比如社科院在一份报告中称,可考虑上调CPI调控目标至4%左右;经济学家厉以宁也提出通胀率应该提到4%到4.5%之间。不过,这些建议未能获得官方的正式回应。
关于此次成品油调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提高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涨价预期,但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国内价格总水平的实际影响很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7:1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