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业板突击入股堪称“毒瘤” 延长锁定期非良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3 08:5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0月30日逐渐临近,创业板将迎来一周年生日,同时也将迎来首次解禁洪峰。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最新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证jian会在新的内部规定上要求延长“突击入股”的锁定期,招股说明书刊登前1年内入股的,锁定期从之前的1年延长至3年。不过,《证券日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智飞生物向日葵爱尔眼科报》记者12日从证jian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处了解到,无论是对中小板的上市锁定期还是创业板锁定期,证jian会都没有做任何调整。
  虽然事实得到了澄清,但创业板存在的“突击入股”现象仍引起了市场人士的广泛热议。
  创业板成暴富胜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共有123家公司登陆创业板,有媒体报道,筛选出上述一百多家公司的前三大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并以9月27日收盘价计算,219位自然人股东持有股份市值已达1388.88亿元,其中有32位股东持股Shi值达10亿元以上,并有211位股东跻身亿元富豪之列。
  另据统计,若考虑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的全部自然人股东,持股Shi值过亿元的将有400多人。排名前十位的创业板富豪,总共持有市值达到411亿元,平均人均身家达41.1亿。这10位富豪,有8位股东来自今年新上市的公司。
  身为智飞生物的第一大股东的蒋仁生以持股Shi值90.08亿元的财富遥遥领先,成为创业板首富。该公司的副董事长吴冠江则以持股Shi值为40.36亿元成为创业板富豪榜的第四名。创业板富豪第二名是向日葵的董事长,其持股Shi值达47.43亿元。爱尔眼科陈邦位列富豪榜第三名,其直接和间接持股Shi值为45.09亿元。
  然而,创造众多财富神话的创业板却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今年半年报披露之后,市场对创业板高成长性的质疑声空前高涨。统计显示,105家有可比数据的创业板公司中,上半年净利润负增长的有23家,占比高达21.9%。
  头顶高增长与创新光环的创业板逐渐远离设立的初衷,成长性严重不足,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少之又少;规模扩张和造富的速度惊人,大量募集资金派不上用场。
  突击入股锁定期被延长?
  11月1日,首批打包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的12.22亿股原始股将解禁上市,纸上财富即将变现,“富豪”身份的巨大诱惑更是促使创业板高管频繁辞职。
  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有四十几位创业板高管选择辞职。其中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人数就有十几位。在企业上市IPO前夜突击入股,解禁期后获得数十倍的投资回报,创造了资本市场上不断出现的“造富神话”。
  在创业板开板前,基于鼓励和培育本土PE的初衷,证jian会在审核“突击入股”时放宽了有关限制。根据2008年10月执行的新股上市规则,对于在发行人刊登IPO招股说明书前12个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股份的持有人,要求其承诺不予转让的期限由之前的36个月缩短至12个月。
  但是目前,随着创业板“突击入股”的问题越来越多。有媒体表示证jian会在多次内部会议上严令各方“高度关注”,并拟通过延长“突击入股”股东锁定期等措施妥善解决。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最新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会上,证jian会在新的内部规定上要求延长“突击入股”的锁定期,招股说明书刊登前1年内入股的,锁定期从之前的1年延长至3年。不过,《证券日报》记者12日从证jian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处了解到,无论是对中小板的上市锁定期还是创业板锁定期,证jian会都没有做任何调整。
  专家称延长锁定期治标不治本
  据粗略统计,截至9月28日,创业板挂牌的120家上市公司中,超过半数的公司选择引入机构投资者。但入股创业板上市公司的PE机构,持股时间成本5年以上的很少,多数是在公司上市前三年内介入,其中更不乏上市前夜突击入股者。
  有业内人士认为,“突击入股”问题是市场上的另一种“毒瘤”。其危害性堪比内幕交易与股Shi“黑嘴”。
  虽然锁定期被延长遭否认,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年的锁定期更容易让创业板的投资有投机的意味,如果锁定期从之前的1年延长至3年,有利于实现创业板的稳定性,增强创业板市场投资的氛围,相对减弱投机的氛围。”
  他还指出,“规则修改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锁定期由1年改为3年,对之前的股东也是不公平的,规则要具备相对的稳定性。”
  但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法专家胡晓珂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该措施无非是为了解决高管辞职和套现等问题,但并不是治本的方法。套现也是合法的市场行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从开始就要把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关,发行的时候,把真正具有创新型的公司推向市场。从公司法的角度来讲,应该是鼓励自由和安全流通的。创业板所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其特有的问题,在主板和中小板也有。主要在于它的高市盈率和人们对其高成长性的期望太高了,与公司实际的经营情况有落差。”
()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16:2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