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高每度涨幅超0.2元 全民低价电时代行将终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2 08:4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中国电力价格改革过程中,异常重要、幅度较小、影响不大的重要步骤。”

  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对外正式发布了讨论近一年的《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计划在全国推行居民用电阶梯式电价。这意味着国家一直以来采取的低价电力政策或将走向终结。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新闻通气会上说,“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既兼顾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保障大多数居民用电价格基本稳定,也可使电价逐步反映合理的供电成本,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这是中国电力价格改革过程中,异常重要、幅度较小、影响不大的重要步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昨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如是解读。

  酝酿已久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早已为居民电价改革埋下了伏笔。2009年11月20日,当国家发改委将全国非民用销售电价平均上调每度2.8分时,就有相关负责人对外放风称,“民用电价过低”。更早在2004年和2006年,浙江省、福建省和四川省就开始试行居民阶梯式电价,同时据媒体报道,相关省份对“一户一表”居民用户用电的试点情况较好。

  “提高电价一直都是趋势,但涉及到居民用电时就往往很难动,可长期不动又不行。就拿前些年不断"顶牛"的煤电谈判来说,市场煤和计划电之间的纷争就难以解决,而老是让电企一方吃亏也不妥。所以,国家发改委才会耗费这么长时间,暂时出台了针对居民用电,但却具有普遍性的调价方案。”林伯强分析说。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介绍,改革将针对居民阶梯电价划分三个档次,电价实行分档累进递增,改变现行单一形式的居民电价。这其中,又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每户家庭每月用电量110千瓦时以下为第一档,维持现有电价,今后三年不变;月用量110千瓦时至210千瓦时为第二档,超出部分每千瓦时上涨5分钱;月用电量超过210千瓦时为第三档,超出部分每千瓦时涨0.2元。方案二,每月用电量低于140千瓦时为第一档,每千瓦时涨1分钱;每月用电量140千瓦时至270千瓦时为第二档,超出部分每千瓦时上涨5分钱;月用电量超过270千瓦时为第三档,每度电提价不低于0.2元。

  “从影响、执行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两种方案区别并不大,覆盖人群也差不多。”林伯强认为,惟一的问题或许是,两个方案会引发相关部门的不断争论,进而影响方案出台及实施的时间。

  曹长庆日前表示,在公开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后,最终版《指导意见》将于年底前出台。各省份将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影响甚微?

  曹长庆强调,实行居民阶梯电价后,70%至80%的居民包括低收入和生活困难家庭的电费支出是保持基本稳定的,“这项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保障大多数中国居民用电价格的基本稳定,同时促使用电量多的居民用户多负担电费,建立合理的公平负担机制”。

  但一项截至10月9日22时的网络调查却显示,有79.6%的网友选择了“担忧,可能增加百姓负担”;仅有16.2%的网友表示“很好,可以让大家有节约意识”。记者邻居陈阿婆就抱怨说:“夏天我们家一般都要用300度左右的电,如果按公布的方案来结算,电费太贵了。”

  但林伯强坚持认为,影响小部分省市消费者的利益在所难免,但从总体考量,此次改革幅度其实很小,影响也不大,且都能为现阶段的大部分居民所承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上月在某论坛上却指出,目前我国准备实行的阶梯电价没有考虑用电时段,会加剧白天与夜间的峰谷差,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因此不应该提倡阶梯电价。他认为,未来可实行实时电价。

  资源价改潮已至

  事实上,国家现在不仅正对居民用电价格进行改革,还在着力推进天然气、成品油、水价等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国家目前在资源价格方面的改革都有这样一个大背景——资源的稀缺和价格的走高,及我国对世界承诺的降低碳排放强度和自身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所需的节能减排等。”林伯强认为,这是改革不断推进的重要原因。

  可与此同时,改革即意味着阻力和非议。对此,林伯强建议:“相关部门应倾听多方诉求,首先是要明确改革方向,效率与公平兼顾;其次,将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并尽量对弱势群体予以补贴;再次,形成机制保证,尤其是价格本身要有公开、透明和公平的机制,不能过于依赖国家在行政层面的操控。”
(责任编辑:思涵)

更多收起开心网人人网豆瓣转发至:白社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9:4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