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宝存:对全行业的绿色低碳要有合理的引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5 09:4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宝存:对全行业的绿色低碳要有合理的引导   


   世博会至今我没有去过,因为这与我在旅游*业也就是中国国旅工作十五年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人满为患的地方绝对不可能让我去。我做了十五年旅游,让我再去哪儿玩去没有任何兴趣。看世博会也可以在网上看的。
  关于低碳问题我们全经联有很多探讨,李小宁老总也是我们那个联盟里的。我对技术问题,因为我是学会计出身的,一直对建筑技术任何研究都没有,但是我也听了一些课,比如说住宅产业化的问题。夏季初,第一次了解万科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实在开彦老师的一堂课上,后来参加了西四环那边的雅世公寓,也是产业化、吊装安装的项目。
    咱们应该能感觉到这么多年国内的发展有多快。1989年我在河北国旅北京办工作,到1992年离开北京,当时北京三环正在修建,那时的感觉是三元桥太远了。而且现在建筑形式发展得也是特别快,特别多样化。中国的进步,尤其这十年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进步,确实太快了。但是正是因为它快,萝卜快了不洗泥,很正常。
    咱们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只能做到加速盖房,至于说别的应该做吗?应该,但是现在做不到,很多企业尽量节约成本。再有我们一直在探讨经济转型,包括房地产转型,因为刚才一位老总谈到民工盖房的问题,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这个方面。如果真的像日本那样,一个棉纺厂三百人、而我们一般要一万人。我们就不可能要解决就业问题,就会剩余大量的劳动力。我对经济转型往最高方向走,因为会影响大量人员就业,特别是文化知识比较低的大量人员还得保证它就业,还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产业升级应该做,但是不能超越时代。毕竟搞经济、尤其是我们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很多深层问题需要解决。
  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首堵北京”。450万辆北京本地车辆,加上外地牌照的车,要说低碳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别谈什么“低碳”了。限行都没有用。
    我今天从廊坊过来20分钟到了四环了但是市区找路要40分钟。确实也是城市规划的问题,前天在论坛上争论一个问题,北京市规划的问题,那么现有的道路规划现在解决不了。北京这种环路设计解决得了吗?解决不了。而且人流还在大量增长。
    北京建保障房,如果照总理说的,农民工都给保障房,北京市1.5亿人20年之内肯定能实现。像车辆的爆增、人口的爆增这是最关键的低碳因素。北京今年夏季的时候有连续半个月的桑拿天,这是小环境的恶化。但是在廊坊这种小城市住的特别舒适。
    北京这种小环境如果要解决,要压缩人口。但是请谁出去呢?我说这五大一线城市不能再建保障房了,现在北京1972万人已经瘫痪了,这是低碳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方面解决不了,北京、上海不要谈低碳了。轿车的汽油排放,而且堵城的出行,碳排放更高,一个劲刹车、启动排放更多。
  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甚至一个行业发展11年就过渡到了和德国一样,都是不现实的。作为这个行业对这方面应该有一定探索,万科的住宅产业化确确实实需要探索,但是成本也不能高很多。2002年我接触过河北省的一个CL建筑体系,推进这个CL建筑体系当时是河北建设厅重点推进的,也就是住宅产业化的一种。但是成本加出一百多块钱,就已经推不下去。刚才杜猛总裁讲全国房企有23万,主要是中小房企个数多,有多少拿一块地做完就跑的?让他做长远打算、长远规划也挺难的。而且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大企业只能集中在二线城市以上,三线城市现在在进入,但是也很少。再往下走就是小游击队做这个。如果低碳排放,住宅产业化完全推进的话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我们全经联正在致力于专业的研究。
  做好低碳不仅仅是口号,还需要对行业有合理的引导。当然做完这个事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2 08:0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