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车企国际化道路:并购还是联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5 09:36: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17日,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汽车业务兼并收购负责人AndyWilsonzai在“进一步整合之路:并购和联盟”的专题讨论做报告说,在过去12个月,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市场上非常大的买家。
对中国汽车企业频频海外并购,沈阳市副市长王英表示担心。他有一个粗略结论:中国企业在国内并购,80%以上初期经营都是成功的,而跨国并购,持续经营都是失败的。
实际上,海外并购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汽车业。4年前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汽车铩羽而归,对上汽集团的负面影响未完全消去。今年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后,能否把沃尔沃运营成受欢迎的汽车品牌仍面临考验。
未来中国汽车国际化是应坚持并购还是联盟,与会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
副市长的并购烦恼:欧洲技术和人力市场化很差
汽车重镇沈阳的副市长王英是这次论坛发言嘉宾,出席“进一步整合之路:并购和联盟”,王英是有备而来,因为沈阳好几个企业在海外并购上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对于沈阳车企海外并购,王英和本地企业有着美好的商业模式设想,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王英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案例一是国内一家汽车企业在海外并购之后,把对方制造的产品拿到中国销售,刚开始实现了预想的商业模式,进而继续扩张。然而2008年遇到经济危机,这家企业希望收缩人力队伍,这就和工会产生了分歧。在工会的坚决反对下,企业收缩失败,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难。
第二个案例是,沈阳一家企业完成并购后研发出新产品,有一部分产品在对方国家完成生产后销售到中国或者欧洲,还有一部分产品由于成本限制,公司希望在中国生产返销到欧洲,但这又做不到,因为法律不允许。
王英称,沈阳的汽车企业在欧洲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制造成本高昂、人力资源伸缩性很差、工会力量强大,很多技术想和中国制造业结合起来,但受到法律限制,许多设想都不成功。“很多中国企业并购了欧美企业后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这阻碍了中国企业后续对欧美企业的并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8 03:3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