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 年第四版前言
经过多年的实战考验,我的“30 题”已经成为千万考生走进考研政治考场前必须佩带披挂的利器。
每一年“30 题”都能在考前政治辅导书里独领风骚,帮助千万喜爱“30 题”的人实现了自己的考研梦想,我为“30 题”而骄傲,而自豪!
今天是05 年12 月12 日.当我又在给06 年考研政治“ 30 题”定稿写前言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一位精心锻造利器的父亲,把它亲手披挂在我即将出征的亲人的身上;我叮嘱亲人如何使用好我以心血为之锻造的利器,我祈祷“30 题”在考场上护佑我的学生、战士与亲人。
我爱你们!
我还敬重有一位我作为竞争对手的考研政治辅导老师,我敬重他把考研辅导作为自己引以为荣的事业和生命,而不甘心在竞争中落致;我敬重他那种英雄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并且自问:等我老的时候,我会不会有他那一种精神?
为了便于记忆、背诵,我尽可能把“答案要点”改写得精炼而有层次:
为了对付06 年考研政治全部是材料题的挑战.对一些特别重要的“模拟题”,我还对材料分析进行了提示,更详细的请同学们去对照“100 题”的“材料模拟”:
我不敢说“30 题”今年怎么样,但我相信,今年的“30 题”与我近几年众所周知的辅导与预测成绩不会相差太远!本书是我与杨凤城、齐鹏飞、汪云生、张锦峰、辛逸、阮哗、沈柏平、梁平、王双喜、杨渡人等老师共同切磋的成果。
是以为第四版序。
并祝考生朋友们如意高中!
陈先奎2005 年12 月12 日晚于重庆大学
第1题 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与前途,在中国***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和王明的“一次革命论”。
请分析以上两种错误观点,并且根据毛**的有关论述回答下列问题:
( l)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错在何处?( 2)毛**在《 中国革命和中国***》 一文中完整论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论”思想,后来又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形象地比喻为文章的“上篇”与“下篇”。请依据这种观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相互关系。( 3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毛**“两步走”思想的异同。( 4)根据以上分析,结合1949 年前后的中国革命实践,说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及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 答案要点】
( l ) “二次革命论”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当时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不同于“一次革命论”主张过早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但是它却过分强调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无产阶级只能处于助手和帮手的地位,否则就会改变民主革命的性质,从而没有明确无产阶级领导权,没有明确民主革命的“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也就不可能正确揭示“两个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次革命论”的“左”倾冒险主义在正确认定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同时,本能的将资产阶级作为民主革命的对象,从而混淆了革命性质,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实际上取消了民主革命。
( 2)毛**提出:由于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是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关键是由革命任务而不是由革命动力决定民主革命性质;第二步,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必将进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由于无产阶级掌权,就保证了未来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并取得胜利二中国的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3)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毛**“两步走”思想是继承与发展的内在关系:“二次革命论”为“两步走”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后者是在对“二次革命论”的批判性继承中逐渐形成的。二者的异同在于:
1 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依次进行.是二者相同点:
2 在民主革命的动力及领导阶级方面,“二次革命论”强调以资产阶级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强调没有资产阶级领导的地位和作用就没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两步走”思想在明确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同时又将资产阶级视为民主革命的动力,从而使中国“民主革命”成为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
3 两个革命的关系方面,或者说在民主革命“前途方面”, “两步走”思想认定了民主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既判明了两个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了其内在联系,而“二次革命论”只是推测两个革命之间存在着连续进行的可能。
( 4)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一方面,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社会主义因素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或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在于:1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制度条件;3 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既是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共同富裕之路。④ 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国营经济的建立,私营工商业和农业的合作化实践,提供了政治保障、经济基础和实践基础:⑤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国际环境。
― ★ 相关思考题★ ―
列宁认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毛**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请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并且剖析有关“人口过剩”、“西方影响”是中国革命发生原因的错误观点
【 答案要点】
( 1) 列宁认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而且不以任何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近代中国之所以爆发如此广泛和深刻的革命,从根本上说,并不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不是由于“人口太多”和“西方的影响”,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 2) 毛**指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民族资本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在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资本势力打击和压抑下始终处于困难境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其在华统治势力的腐朽统治,造成中国对外没有独立自主,对内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面临深刻的危机和尖锐的矛盾,中国革命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产物;
( 3) 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反抗这种命运的过程。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等,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都没有取得成功。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使中国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长期斗争,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 4)客观的说,古今中外的许多革命中,确实有一定的人口因素,但不能片面的归结为人口因素,人口过剩、失业压力首先是由一定的生产方式造成的,中国革命产生的原因,不是根源于人口过剩,而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5 )有人从历史唯心主义出发强调西方的“思想影响”是中国革命的产生原因,也是错误的。确实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科学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样的需要。即首先是由于中国人民和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深刻矛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革命才从中国人民中间发生,中国人民才不断寻找能够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思想武器。任何思想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群众所掌握,即使是马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根据材料分析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理论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必然破产的历史命运
【 材料】
( 1 )在大革命时期,国共采取“党内合作”模式,我们党曾经提出“劳农专政”、“革命民众政权”等。
(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前中期,民族资产阶级追随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脱离革命,我党提出工农民主政权“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实际上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组成的政府。( 3 ) 1935 年瓦窑堡会议改提“人民共和国”口号,1936 年又提出“民主共和国”口号,并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 4 )杭战后期提出建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各派的“民主联合政府”,直到解放战争后期归结为“人民民主专政”。
【 答案要点】
( 1)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理论演变,一是根源于不同革命阶段的阶级关系变动,二是根源于不同时期的阶级力量对比.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人民大众的政治要求的集中体现。( 2)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国民党蒋介石政权主张专制独*,不惜以内战建立“一党专政”.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各民主党派要求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在国民党反动派“一党专政”和内战、镇压面前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破产的必然性在于:1 帝国主义侵人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而是相反,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者变成永远的二三流国家:
2 十月革命后,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且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的有力援助,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是一个强有力的制约;
3 国民党统治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顽固坚持一党专政,宣布**运动为非法运动并予以镇压,直接导致资产阶级共和国梦想的彻底破灭;
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使之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和政策,因而得不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最终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⑤ 中国***领导得到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不允许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再搞资本主义。
( 3)所以,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让位于人民共和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中国人民共同的历史性选择。
( 4)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1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近代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这个革命的根本问题,先后提出过各种方案都失败了.毛**为代表的中国***在此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找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政体,才成功解决了夺取革命胜利建立人民的国家政权这个革命的根本问题。
2 人民民主专政是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的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
分析解放生产力这一根本目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具体体现。
【 答案要点】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推翻三座大山及其代表的落后生产关系和腐朽上层建筑,建立新的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 2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建设和改造并举,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0题.rar 是未整理出来的word文档
希望大家自己整理出来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