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战略非常简单。经验显示,海外投资者对企业重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正是在中国通过在海外市场出售中国石油(PetroChina Co.)和中国移动(China Mobile Ltd.)等大型国有企业15%-25%股份、进而成功改善它们的业绩和公司治理的背景下,银行成为下一个实施同样改革的目标的时机也自然地到来了。
迄今为止,一切进展顺利,在过去的12个月中,中国银行业吸引了近200亿美元的战略性股权投资,而在此前的50年里,这个数字还不到5,000万美元。比如,今年6月份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宣布投资30亿美元收购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9%的股份;7月份以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为首的一个财团同意收购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10%的股份;8月份高盛(Goldman Sachs)为首的一个集团签署协议,斥资30亿美元收购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10%的股份。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这些都算得上是很大的成功,中国政府自己对此也相当满意。当然,无论是在政府内部,还是在民间,对这套战略都存在批评意见,但他们明显属于少数,而且声音越来越微弱。
然后就到了上市阶段──随著这一阶段的到来,这种战略也开始逐渐展示在人们面前。五大银行中首先在海外上市的是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该行于2005年6月在香港上市。当时,人们对上市结果会怎样感到忐忑不安。但在发行时,个人投资者对中国银行类股的追捧几乎令所有人都感到吃惊。此次首次公开募股获得了高比例的超额认购,最终发行价达到帐面价值的1.65倍,处于定价区间的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