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亿万富翁,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因为相谈甚晚,朋友只得留宿在他的家里。第二天早晨,当朋友告辞准备走时,亿万富翁的仆人说:“昨晚那个房间,需要10美元房费。”
这个故事的主角叫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巨子,他的财富可敌国。但就是这样一个亿万富翁,却“吝啬”如此。但让人奇怪的是,洛克菲勒的“吝啬”却是美国人心中的经典,他们认为洛克菲勒这样做,无可厚非。
另外一个故事也是关于洛克菲勒的。有一次外出,洛克菲勒想打一个电话,但身边没有带钱,于是,他向秘书借了5分钱, 站在街头打一个公用电话。回来后,洛克菲勒就把5分钱还给秘书。秘书不好意思要这区区5分钱。但洛克菲勒却说:“5分钱可是一元钱的年利息呢!”
假如洛克菲勒生活在国内,公众将会对他作何评价呢?也许公众会对他下一个定义:为富不仁。按照我们的传统文化,富裕往往会和“不仁”联系在一起。
但在西方国家,富裕却是一种荣耀,人们不会因为一个人富裕了,而心生愤恨。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者到纽约讲学,一次路过一个高档别墅区,学者问陪同的美国人对此有何感想,美国人说:“这是他们应该得的,我想自己要有机会,会比他们更好。”学者感慨万千。因为这个问题他同样问过中国人,而中国人回答是:“谁知道他们靠什么发家的,我真想宰了他们。”
这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思维。学者想得比我们深刻,他认为中国为什么那么仇富,原因在于“不当得利”、“无暴不富”的泛社会化。换言之,不少富人所获取的财富见不得阳光。据报道,一块小小的药片居然存在1300%暴利,而被搜刮的对象都是可怜的癌症病人;黄光裕一个内幕交易就纯赚亿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