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版语文教材大变脸:阿Q走了 余华来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9 09:0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新社北京9月8日电 题:阿Q走了余华来了 新版语文教材大变脸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新学期开始了,各地学生们陆续拿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教材。假期借高年级同学课本先学过的学生发现,短短一年,语文课本已大不同。鲁迅经典小说《阿Q正传》被删除了,当代先锋作家余华的“荒诞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第一次进入了教材。
此外,被删除的文章还有《孔雀东南飞》、《药》、《雷雨》、《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五人墓碑记》等。一位四川教师细心统计了新教材构成比例:新课本现当代作品及外国作品54篇,其中新选课文35篇,占总数的64.8%。
此次人教版大规模的课文大变动,勾起了80年代生人的学生回忆。1993年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狼牙山五壮士》、《背影》、《孔雀东南飞》等是他们关于少儿时代对英雄、对亲情、对爱情最初的文学感受。
由于语文教材担负的德育、美育、文学熏陶等多方功能,语文教材的变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前不久关于删除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即引发社会热议,原因之一竟是父亲翻过栅栏去买橘子“违反交通规则”,甚至还有大批学者站在正反两方大辩论。
此次关于“鲁迅被剔出中学课本”引发的争议,人教社直接回应“这是一个伪话题”,“可能是对新课标教材调整收录篇目的误解”。人教版高中课本选录的鲁迅文章是从过去的5篇减少到3篇,“但并没有刻意削弱鲁迅的意思,更不会将鲁迅剔出中学课本”。
“适当压缩鲁迅的作品,并非要抛弃鲁迅,而是争取选录更多优秀的作家作品,丰富中学生的阅读范围。”这是教材出版者和部分学者家长的共识。于是,才有了巴金的《小狗包弟》、杜甫的《咏怀古迹》、李商隐的《李贺小传》等入选。
其实新中国成立以来课本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人教版的教材出到今天也已是第十版。从杨朔的《荔枝蜜》到史铁生的《我和地坛》,从以大篇幅的抗战文学为主到金庸小说进课堂,从鲁迅的杂文遍布中学各个阶段到余华的先锋小说、巴金的反思文学进入教材,本身就是社会变革的缩影。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国家在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开始推进教材多样化建设,全国先后有八十多家出版单位出版了数百种各科中小学教材,教材内容日趋丰富,质量不断提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4 21:0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