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皮海洲:创业板成长性何以不敌中小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8 11:4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皮海洲
今年上半年,可比的105家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仅增长25.63%,还有23家公司的业绩出现负增长。其中,宝德股份[16.92 0.24%]降幅高达82.07%;华平股份[73.35 -0.74%]降幅也达到76.6%。相反,中小板表现出了高成长特性。462家中小板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45.91%,较创业板高出了20个百分点。
创业板的成长性不如中小板,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值得关注。笔者以为,其中有3个方面的原因值得探讨。
首先,创业板上市公司很多本身就质量不佳,甚至不如中小板企业,难以满足中小板上市的条件。虽然作为创业板公司应该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通常应有较好的成长性,但事实上很多创业板公司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即虽然打着创业板公司的旗号,其实都是“老油条”、“老创业”。这类公司甚至满足不了中小板上市条件,只是因为有了创业板,所以这才有了上市的机会。这类公司原本就不如中小板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后,也只能拖创业板“高成长”的后腿。如嘉寓股份是1987年成立的“老创业”,已有23岁的“高龄”,2007年~2009年期间,其净利润分别为6114.31万元、6651.26万元和6753.02万元,增长率仅有8.78%和1.53%。这样的公司登陆创业板,能带来多高的成长性呢?
其次,包装上市透支了创业板公司的高成长性。包装上市已成为现阶段新股上市的一大特色。为了获得新股发行与上市的资格,为了争取更高的发行价格,发行人与保荐人都挖空了心思。而通过包装上市,公司上市前的业绩都被包装得漂漂亮亮,这同时也明显虚增了公司上市前的业绩。由于过去的业绩被人为拔高,也意味着同比的基数被拔高,创业板公司的高成长性自然就体现不出来。
虽然包装上市的问题在中小板也存在,但去年IPO重启前,中小板毕竟已有270多家上市公司,它们去年同期业绩相对真实,甚至有的公司业绩偏低,因此进行业绩同比时,中小板的成长性更容易得到体现。
此外,保荐制度的差异也使创业板公司早于中小板公司业绩变脸。中小板公司保荐制度与主板公司基本相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若新股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相关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要为此承担保荐责任。也正因如此,中小板公司保荐人要竭力避免中小板上市新股在上市当年出现业绩变脸现象。但创业板却不受此条款的限制,保荐人不必为新公司上市后的业绩变脸负责。这样,创业板公司上市前的业绩包装以及上市后的业绩变脸现象自然就要比中小板多得多,从而使得创业板的成长性不如中小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22:3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