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中国"西化"共产主义面临的挑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8 09:3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新闻周刊》文章,题为《中国“西化”共产主义面临的挑战》,作者为记者埃莉诺·克利夫特。文章摘编如下:

  我上次访问中国是在16年前,那时北京的自行车比汽车多,去长城参观游览的时候,根本不必担心交通拥堵。现在,在北京旅游跟那时已截然不同。1990年时中国的私家车只有82万辆,而现在北京私家车就达450万辆,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700万辆。中国的超级富豪阶层正在形成,他们挥金如土。金融街上一家餐馆的菜单上,一瓶2000年的拉菲葡萄酒标价3.08万元。当餐馆的酒无法走量时,它就会提高价格;有人愿意出高价。

  这种生活方式会带来不良后果。如果中国人不控制自己对能源的需求,不解决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看看现在的美国就会知道自己的明天是什么样。就像美国人对中国着迷一样,中国人也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汽车、住房、流行文化存在类似的着迷,但不包括我们的政治体系。

  一名妇女带着16岁的女儿在北京的后海边上散步,她说中国的体制是“西化”了的共产主义,而且似乎比较适合中国人。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都比较安全,而且人们都能自食其力。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中国呈现出了统一的形象,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鼓手就是一个缩影。但是,对于数千万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来说,并不是那样。单是去年,就有2亿人离开农村到城市寻求更美好的生活。预计在未来几年,会达到7亿人。他们住在合法的灰色地带,他们享受不到社会服务,他们的孩子太多也无法在当地入学。

  我对访问一所打工子弟学校非常感兴趣,该校距城里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是农民工为了孩子能够上学自发创建的。作为华盛顿非营利组织“教育学院”资助的一个团体活动的一部分,我原本以为去采访这所学校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就在即将访问的那个早上,校长打电话来说,学校有紧急情况,不便采访。什么紧急情况,她没有详细说明。

  采访被匆忙安排到了北京市内的一所小学和全北京最好的一所中学。两所学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龄稍大的学生都在用英语交流,我们访问的中学里没有农民工的孩子。后来我了解到,这些孩子本应在他们父母户口所在地的省份入学。


  过去,户口是为了限制人们在全国的流动,但现在规定已经放宽了,允许劳动力,主要是建筑工人,到城市里工作。现在中国实行登记制度,但农村孩子入学仍非常困难。他们被视为外来者,汉语里甚至有一个专门指代他们的词——外地人。

  我对中国教育体制浮光掠影的了解让我既看到了其优点也看到了其不足。一个二年级的班里有45个学生,老师把他们管得死死的。他们似乎已习惯了死记硬背,这样能得到一个好分数,但不会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在采访各领域的官员时,他们都提到了一个主题,即中国羡慕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他们希望中国能够改革教育体制,造就更多有创造力的思想家。

  在与商人、学者和外交官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对北京、对美国的领导力以及美国恢复其经济地位比美国人更有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仍然自认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最近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新北京也许会令游客们眼花缭乱,但是,中国的领导人想让我们知道,他们在技术上仍然落后,仍有3000万人没有用上电。中国实在是太大了,无论你报道什么都是不全面的。

  在北京的4天并没有让我成为专家。但是我的确认识到一点,中国人都不拒绝全球变暖。当人们从乡下搬到城里,他们的能源消耗量增加了一倍甚至两倍。如果是数千万人,你可以想见中国所面临的挑战。现在,中国每周新增一个燃煤发电站,它必须从美国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而不应重复美国的错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18:54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