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读图时代”的质疑
自从1990年在银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形成"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共识后,图片在报纸版面元素中的作用开始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于综合性的都市类日报来说,图片究竟应该在版面构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
“读图时代”是一个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基本含义就是都市类报纸应该增加新闻图片的比重,由以文字报道为主转为以图片报道为主,采用图片来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更主要的是将图片作为“卖点”来吸引读者。即“读图时代到来的突出标志,就是图片报道需求量迅速增大,这种市场需求的巨大力量必然催生各方协调作战的大图片采编格局的出现。”[1] 并且有北京的《竞报》等报纸明确提出了“图片报”的办报理念与实践。
“读图时代”最核心的证据有两点。一是当前已经进入了快速阅读的时代,而图片是适应这种转变的最好版面元素;二是报纸要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吸引读者,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作出看哪份报纸的取舍,图片是唯一的答案。也就是“充分发挥图片的视觉效应,用图片来吸引公众的‘眼球’,‘吊’住读者的‘胃口’。”[2]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图片在都市类报纸的版面元素中起到怎么样的视角效果?或者更直接地说:图片是否是报纸的首要版面阅读元素?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作过真正的实证分析,所有的论断都是建立在个人的感觉基础之上的。这种个人感觉影响着具体的报纸编辑工作,并且可能产生误导作用。
由此,本文就对这一问题作一实证论述。本次论述的数据基础是四次不同城市的大规模读者调查,分别是:2002年8月的《成都商报》读者调查,2004年7月和2005年7月的两次重庆城区报纸读者调查,2006年1月的泉州城区读者调查。[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