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6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江大学05年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 21:5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replyview]
<P>浙江大学05年真题</P>
<P>浙 江 大 学<BR>二00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R>考试科目______新闻实务研究__________编号____422________<BR>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BR>一、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BR>1、 什么是跟踪摄影?试以“老师与学生”为题材,做一个跟踪摄影方案。<BR>2、 结合新闻采访实践,对“涉浅溪者得鱼虾,入深水者获蛟龙”一句作出解读。<BR>3、 某天,一架民航客机在浙江境内坠毁。请分别以当地一家都市类报纸记者、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和《南方周末》记者的不同视角,说出各自报道的不同侧重点,并说明理由。<BR>4、 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媒介的公信力问题。</P>
<P>二、 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BR>1、 隐性采访利弊谈。<BR>2、 试述读图时代新闻图片传播特征。<BR>3、 试论我国“完全国有、有限商业动作”的媒介体制的特点及其与完全商业化运<BR>行体制的差别,并结合你对我国媒介实践的了解阐述当前这种体制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P>
<P>三、 实务题(共50分)<BR>1、 为报道配评(15分)<BR>写作要求:配合以下新闻报道材料,写一篇短评,要求标题自拟,论点突出,结构合理,字数400字左右。</P>
<P>为种龙井茶砍倒景区成林树<BR>“九溪十八涧”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P>
<P>新华社杭州3月11日电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清末学者俞樾所描绘的这一景致,是距杭州西湖公十里之遥的“九溪十八涧”景区。然而,这幅以山、树为依托的幽静画面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当地农民为了在这里种植身份不菲的“龙井茶”,竟不断砍伐景区内的林木以拓展茶园。<BR>“九溪十八涧”内的康王坞,是一条夹倚在马鞍山和大湾山之间的山坳。2004年2月末,记者来到这里时,看到一小块一小块零星茶园散落在山坡之上。<BR>在景区附近居住了40多年的八旬老人吴大中告诉记者,过去这儿根本没有茶园,种茶是近十来年才出现的。那些不到半米高的茶树就是茶农近两年砍倒树木后种下的。吴大中说,两年前,他和九溪派出所的魏维友偶尔来到康王坞时,正遇上两名当地农民和一名外地雇工在砍伐一棵碗口大的桂花树,当场被魏维友阻止。<BR>然而,景区内的砍伐行为并没有停止。记者看到,几块茶园略显干燥的新土上是扦插不久的茶苗,而在茶园周围则是成堆砍枝,崎岖的山路旁留下了不少樟树、杉树、松树和冬青树的树桩。在一块不足1亩的茶园周围,有11棵大树被剥皮,3棵大树被砍倒,一些树上还留着新鲜的刀痕。<BR>魏维友告诉记者,茶树生长需要充足的日照,为了能让茶树长得好、产茶多,茶农便砍去周围的大树,或将大树剥皮让其自行死亡。<BR>这些被剥皮和砍倒的树最大的直径有40厘米,最小的也有10多厘米。吴大中老人抚摸着一棵濒死的大树说:“这儿的树长这么大不容易,没有几十年,哪儿能长这么粗!”<BR>记者看到,许多茶园旁的树木都被砍去了枝杈和树叶,只留下高高的树冠。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干,照在刚刚长出嫩芽的茶树上。<BR>西湖龙井素有“黄金芽”、“无双品”之称,它的盛名使它成为人们大力追捧的对象。杭州茶叶市场的茶商得意地说,虽然现在还没到新茶上市,但许多心急的客人已经来催,往年常常是茶还在锅里炒,客人就等在一边了。<BR>由于产量有限,产于杭州山区内的龙井便成了“稀缺商品”,近年来价格逐年攀升。早春龙井每500克一般能卖到1500元上下,如果把清明前的第一道龙井拿到杭州城里拍卖,还能卖到5000元到上万元的高价。<BR>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遭到砍伐的这片林区,正是盛产西湖龙井的“宝地”。根据2001年7月实施的《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九溪十八涧景区内的康王坞位于西湖龙井茶基地的一级保护区内,从地图上看,遭砍伐的林区正位于一级保护区的中心。<BR>当地农民对这块林地的种植条件赞不绝口:这里土质好、阳光足、雨露多,种茶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一位村民顺口冒出一句:这个地方没多少人来,查的人少,誰也管不到。<BR>正是受西湖龙井不菲身价的吸引,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湖风景区内就出现了农民毁林种植“龙井茶”的现象。根据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的统计,近十年来共有百余亩林地遭到蚕食。</P>
<P>2、撰写一篇时评(35分)<BR>请从以下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新闻时评。要求:1)新闻由头新鲜,材料真<BR>实可靠,论点突出,结构合理,表述明确;2)字数600字左右,标题自拟。<BR>A: 当下国内高校教育与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诚信问题。<BR>B: 中国与全球反恐。</P>
<P><BR>浙江大学05年真题--新闻与传播学理论</P>
<P>浙 江 大 学<BR>二00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R>考试科目___新闻与传播理论____________编号______337_____<BR>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P>
<P>新闻理论部分(共75分)<BR>一、 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BR>1、 试分析受众接受新闻的意愿及其对新闻特性的影响。<BR>2、 简要概述密尔顿、杰斐逊与密尔三人的出版自由思想。</P>
<P>二、 论述题(三题共55分)<BR>1、 在典型报道中如何协调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需结合实例)。(15分)<BR>2、 结合社会实践阐明大众传媒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20分)<BR>3、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就此发表自己的观点。(20分)</P>
<P>2004年1月7日,广州《足球报》在其当天出版报纸的显著位置上,刊登了《“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署名广哲),该篇报道中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将中国足球列为“不良资产”,因而明确指示国有企业应将其完全剥离。<BR>1月9日傍晚,中国足协发表声明,对1月7日《足球》报发表“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一文报道做出正式表态,中国足协认为,广州《足球报》的这篇报道“严重失实”给中国足球和国资委都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为此,中国足协决定:一、要求广州《足球报》要澄清此事,并公开赔礼道歉,以消除其恶劣影响。二、从即日起,中国足协取消广州《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的所有赛事和活动的采访资格,并将保留进一步追究《足球报》对此事应承担相关责任的权利。三、中国足协希望其他媒体、记者在足球采访报道中,要本着中国足球、对社会负责任的精神,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报道,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BR>1月10日上午,足协针对《足球》报的“封杀”令已经体现在国足训练场上,国足副领队吕枫亲自下场将《足球》报的摄影记者请出训练场。<BR>1月10晚,《足球》报总编辑谢奕昨晚就中国足协处罚作出声明,强调《足球》报有关报道不存在“失实”,中国足协也没有权力断定本报的报道“失实”。并认为他们的报道探讨“中国足球善意,负责的出发点,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中国的宪法赋予我们权利和自由讨论这个问题。谢奕在声明中还指出中国足协对《足球》报的这个处罚违宪违法,限制了新闻自由,他们有权利不接受足球报的采访,但没有权利剥夺限制任何记者采访的权利,如果中国足协不收回该处理决定,《足球》报将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向人民法院起诉中国足协,捍卫报社的正当权利。</P>
<P>传播理论部分(共75分)<BR>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BR>1、 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BR>2、 分析梅罗维茨理论与麦克鲁汉、戈夫曼理论观点煌关系。<BR>3、 为什么说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BR>二、论述题(二题共45分)<BR>说明: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条理清晰,书写规范,每题论述字数为700字左右</P>
<P>1、 分析西方传播学研究中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差异。(20分)<BR>2、 论分层效果论及其产生的理论背景。(25分)</P>
<P><BR>浙江大学05年真题---传播实务研究</P>
<P>浙 江 大 学<BR>二00五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R>考试科目______传播实务研究________编号____423______<BR>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均无效。<BR>广播电视部分(共50分)</P>
<P>一、 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BR>1、 广播电视与报纸的传播符号、传播样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BR>2、 简述广播电视传播制度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BR>二、 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BR>1、 以你熟悉的雅典AOYUNHUI比赛项目(其他体育赛事亦可)电视直播为例,论述电视新闻<BR>传播过程中主观干预有无合理性?为什么?<BR>2、 保持广播电视节目的高品质和提升其商业价值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举例论述)?</P>
<P>广告学部分(共50分)</P>
<P>一、 简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BR>1、 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是创造“一个声音”吗?<BR>2、 罗斯。瑞夫斯讲:“USP是表述的哲学,品牌形象是感受的哲学”,談谈你的看法。<BR>二、 论述题(共26分)<BR>(要求:具有专业眼光,逻辑清晰,表述得当。约600字左右。)</P>
<P>《定位》作者提及:“美国广告中怪事不断,明显地变得越来越不赏心悦目,但却越来越有效了。”在中国似乎也有验证,比如脑白金。试结合有关理论加以论述。</P>
<P><BR>媒介管理部分(共50分)</P>
<P>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BR>1、电视节目编排中时段选择的要领有哪些?<BR>2、媒介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原则?<BR>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BR>1、论全球媒介由盛而衰的病征及其医治<BR>2、通过下面的案例,你认为张艺谋运用了什么样的媒介营销理论才创造了一个天方夜谭般的营销神话?这一运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BR>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BR>《英雄》:一个天方夜谭般的营销神话<BR>由张艺谋担纲导演的影片《英雄》被誉为中国武侠第一巨制,30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全明星阵容的全力打造,一时间各大娱乐媒体为之动容,创下惊人的营销业绩。《英雄》上映仅仅两个月,国内票房即达到2.4亿人民币;北美等地发行费2000万美元;日本800万美元;国内贴片广告2000万人民币,音像制品版权费1780万人民币。张艺谋再一次为中国电影创造了一个近乎天方夜谭般的营销神话。</P>
<P>90分钟的《英雄》将中国历史中的哲学、典故、文化、音乐无一遗漏尽收囊中。秦一统天下是中国历史文明中的经典,翻阅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思想论著,确有《说剑》、《天下》篇,与《英雄》的思想内容、叙事脉络颇为神似。文中的“十步杀一人”演绎为《英雄》中的“十步一杀”剑法,影片借庄子的《天下》成就了《英雄》的天下,在分与合的境界中再次讨好了中国传统的“大一统”哲学。纯色,大红、大绿和那透彻的黄迎合了炎黄子孙的民俗情节,整个片子在意境中起承转合与中国文学“化实就虚”的意境不谋而合;比剑于意念中,叙事于意念中,片子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动静互称中再次彰显了中国经典文化的古韵。中国独特的地理景观也成为影片的卖点,敦煌的当今山、内蒙古胡杨林、四川九寨沟、浙江横店都留下了《英雄》的足迹。</P>
<P>《英雄》当之无愧是国内电影界的群英会。从制作班底到演员阵容,每一位都是娱乐记者全力追捧的重量级人物,康城影帝梁朝伟,柏林影后张曼玉,国际动作巨星李连杰,以及甄子丹、张子怡、陈道明会聚《英雄》,使90分钟的影片成了众星脸谱的大荟萃。同时,张艺谋还广募贤才,奥斯卡最佳配乐大师谭盾,奥斯卡最佳服装奖得主和田惠美,勇夺康城影展技术奖的杜可风,以及香港首屈一指的动作导演程小东,这些娱乐新闻中吸引眼球的人物加盟《英雄》,为票房的高走高开埋下了伏笔。</P>
<P>《英雄》的亮相,可以说是国产影视剧营销、宣传手段的集大成者。影片开拍之初规定“禁止向外透露拍摄情况,不接受任何采访”以及随后与剧组人员签订合同,不允许向媒体“泄密”,这是好莱坞的欲擒故纵、吊人胃口的营销宣传手段在中国的成功运用。《英雄》在深圳提前试映,50元的影票每人限量(两张)购买,每日限两场、每场限50张售票。《英雄》拷贝分人掌管,一经放映完毕,立即拿走拷贝。观众井场程序比通过飞机安检严格,场面非常唬人。公映期间,文化部和全国扫黄办还成立了打击《英雄》盗版专向领导小组。把首映式搬进了人民大会堂,由北京体育大学选出的200名男大学生装扮成秦军以壮声威,还租用两架包机上海、广州漫天飞,这种“新闻制造”手段的确高人一筹,很吸引媒体注意。大众在惊叹“张艺谋防盗版,邪呼”的同时,争先恐后地涌入影院尽情欣赏《英雄》的“视听盛宴”。<BR></P>

[/replyview]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12-1 23:25:00 | 只看该作者
xiexle a
3#
发表于 2005-12-12 03:23:30 | 只看该作者
h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4 22:1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