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1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步入“软战时代”——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赵可金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4 20:0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之后,国际形势尽管看上去十分平静,实际上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从令全美上下百思不得其解的“9·11”事件到美国赢得战争却无法赢得和平的伊拉克战争,从一度风起云涌的“颜色革命”到最近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泰国等地的政局动荡,从有关各方在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后的明争暗斗到时下世界各国围绕汇率问题的种种纷争,国际社会中的矛盾有了新的发展,世界政治斗争的形式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变革。

  种种迹象表明,当今世界正在步入“软战时代”(SoftWar Era)。“软战时代”的世界政治纷争,不再是二战之前的“热战”沿着地缘政治和军事同盟的分界线而展开,也不再是“冷战”时期沿着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两大阵营的分界线展开,更不是亨廷顿所说的文明和宗教的分界线,而是将越来越沿着软性政治的分界线、有关各方围绕真理和道义标准的不同理解而角逐。

  在“软战时代”,世界政治的主题将不再是以往国际关系中的“强权即公理”,“有力量”不再是“有道理”和“有道义”的唯一标准。相反,“有道义”、“有道理”本身成为了是否“有力量”的根据。一个国家的实力越是强大,越可能引发猜忌和仇恨,超强的国家力量本身很可能成为导致反制情绪蔓延的温床。无论承认与否,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蔓延的反美主义情绪,或许更多是来自美国国家实力的超强和失衡。同样,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国家力量的快速壮大很可能也是国际社会中名目繁多的 “中国威胁论”的重要起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20:08:39 | 只看该作者
当然,国力强大不是罪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因为可能会招致别人的非议和嫉恨而停止发展的步伐,更无需战战兢兢地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出格。在 “软战时代”,国家力量的增强不再是作为寻求国际政治强权的资本和工具,而是作为捍卫和平发展环境的屏障,作为明辨真理和实践道义的依托。可以断言,一个把本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弄得千疮百孔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很难成为真理的先锋和道义的骑士。

  毋庸讳言,“软战时代”是相对于“硬战时代”而言的。所谓“硬战时代”,主要是指二战之前的“热战时代”和二战之后的“冷战时代”。无论是“热战”还是“冷战”,世界都明显地***为互相对立的两大阵营,主要是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等硬实力为对抗手段,这种两大阵营水火不相容且奉行零和游戏的硬对抗状态我们统称为“硬战”。相比此种敌我之间截然对立、战争异常残酷的争夺,“软战时代”则强调对手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追我赶的“奥林匹克竞赛”。尽管在“软战时代”,国家实力和道义真理仍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但两者之间的政治逻辑却是颠倒的。在“硬战时代”,国家实力是“里”,道义标准是“表”;在“软战时代”,两者正好互换。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并非在于国家实力,而在于是否站在真理和正义一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20:08:52 | 只看该作者
可见,在“软战时代”,世界权力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个国家的权力地位并不一定非得要通过军事力量的征伐获得,而是强调经济、文化、制度、信息、价值观念等为主要内容的权力资源。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日益形成了既尖锐斗争又复杂合作、既相互遏制又彼此接触的新型关系,国家正在从国际政治游戏的前台隐身幕后,各种非国家行为体比如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全球性媒体和国际组织成为台前活跃的主体。我们把此种软化了的政治斗争形态称之为“软战”,把以“软战”主导世界政治的时代称之为“软战时代”。

  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尽管“软战”可以理解为软化的战争,但本质上并不是战争状态,甚至也不是对抗性的状态,而是一种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复杂博弈。它的核心是竞争,合作是手段和策略,它是由全球化的发展所决定的。任何一个国家,只有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认清“软战时代”国际政治的逻辑,才能在未来的国际政治角逐中获得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5-19 13:51:04 | 只看该作者
路过瞧瞧,看看有啥好东西没


















淘宝网首页设计的真不错,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7-2 16:0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8 18:22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