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三角城市服务指数发布 上海领先优势明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7 14:2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长三角核心,上海产业结构优势明显,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但“专业技术人员密度排名”三年以来一直在榜单中游徘徊,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常住人口基数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低而导致的,不必过虑。上海应提高人力资本含量、加快集聚人才。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都市圈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了“2010长三角22城市服务经济指数”,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分列前六位。

    这次服务指数是在6个长三角“新成员”(包括江苏省的盐城市和淮安市,浙江省的金华市和衢州市,以及安徽省的合肥市和马鞍山市)加入之后首次发布的长三角服务经济指数,后期加入的城市中淮安居于末位,最好的合肥居于第十位,其余城市排位均居后。

    上海领先优势明显

    根据报告,在服务经济规模指数、结构指数、效率指数、潜力指数四项分类指数下的共18个指标里,上海综合指数排名首位,另有14个指标位列榜首。与此同时,上海在服务业发展上,生产性服务业、创意产业发展显著,物流、金融和创建科技服务平台上均处于领先地位。指数显示,作为长三角的核心,上海产业结构优势明显,远远领先于其他城市。

    但是,个别指标上的排名并不理想,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密度排名”仅列第十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排名”排至第六位。对此,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教授表示,上海的“专业技术人员密度排名”三年以来一直在榜单中游徘徊,但这主要是由于上海常住人口基数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低而导致的,不必过虑。“应提高人力资本含量、加快集聚人才。”陈宪建议。

    “作为商业城市,上海在服务经济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交通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汝熹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大力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而这都属于服务中心范畴,上海在发展服务经济上具备良好条件。

    不过,高汝熹也指出,上海服务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航运和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受到现有税收、监管等制度束缚,而利益格局、市场垄断、联动不够也使得服务业发展打了折扣。“上海应先服务于长三角,再服务全国,最终走向世界。”

    联动并特色发展

    从综合指数得分表中可以看出,长三角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颇大。排名第一位的上海得分为1.9095,第二名南京0.5315,从第八位开始即为负分,排名在最后一位的淮安得分-0.5787,与第一位竟相差2.4882。

    有专家指出,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服务业联动发展是未来区域合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发展关联度大、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劳动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淡化行政界线,推动各生产要素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加大区域服务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力度。

    不过,这在高汝熹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要真正实现‘长三角一体化’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其中有着利益、体制等种种阻隔。”高汝熹强调,各个城市需要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互动配合,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互补发展。

    中国服务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指出,长三角协调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管齐下,包括放松行业管制、培养人才、优化内部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可以先组织上海、苏锡常、杭甬嘉等经济实力比较相近、地域临近、经济联系密切的城市开展合作,逐步向外扩大。此外,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也将为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提供重要契机。

    提速服务业脚步

    事实上,加快服务业发展脚步已然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2008年9月16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要求长三角地区建立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为辅的全面发展体系。明确要求到2012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协调发展。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定位首次被提及。据估测,如按长三角经济每年增长10%、主导行业要占经济总量的51%以上计算,到2020年,长三角的服务业就应该超过7万亿元的规模。

    据了解,江苏8个城市作为北翼,其服务业主要以向制造业两端延伸和中间分离为突破口,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重中之重,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领域;浙江7个城市作为南翼,则建立“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服务体系,着力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提升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旅游会展、文化和房地产等优势服务业。长三角地区服务经济的辐射效应也将通过合肥这座“新桥头堡”,与中西部地区联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5 03:4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