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背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23 17:3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背诵版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联系观

  1、联系的内含和特点

  ①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②系统的含义:系统是指事物由两上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特点: 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③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具有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用联系的理论解释 :五个统筹、社会全面发展、强调统一,反对***,以及分析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等理论。

  3、联系和发展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①联系引起运动,运动体现联系

  ②运动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事物变动的动态过程。变化是指:运动的多样性,运动的不同过程、状态、趋向等。

  ③发展是指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上升性、前进性的变化。

  4、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①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②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发展与过程

  ①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②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指物质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的的运动,是事物及其事物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形式。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①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②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方法论的原理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仅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在内容,而且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同一性的作用是: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斗争性的作用是: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内因(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处有矛盾),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5、矛盾分析方法

  ①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②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把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非主要方面的辩证关系。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分析的方法告诉我们,“两点论”与“重点论”必须相结。

  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①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性所决定的。

  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③度是事物保痔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掌握适度原则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

  2、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辨证关系

  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由部分质变到根本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

  3、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肯定和否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②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它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即扬弃。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辩证的否定是决定性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4、辩证的否定观方法论的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新生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的哲学依据,也是我们坚持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统一的理论基础。   

  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和道路的规律。

  ① 坚持辩证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都要有科学分析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应采取批判继承创新的态度,不能全盘继承和全盘抛弃。

  ②坚持事物变化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法,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的两种形而上学观点。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要坚定信心,准备走曲折的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原因和结果

  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是原因,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是结果。②因果关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2、必然性和偶然性

  ①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

  ②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的,也可以不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3、可能性和现实性

  ①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内部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②掌握可能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现象和本质

  ①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②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③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通过正面的直接的形式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的歪曲的形式来表现本质的现象。科学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5、内容与形式

  ①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等。

  ②形式是指把事物的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①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②主观辩证法就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

  ③客观的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主观辩证法则是客观辩证法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

  2、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关系的一直性

  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人们常说的要“照辩证法办事”,就是这个道理。

  ②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同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思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11-26 10:48:04 | 只看该作者
后面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2-7 23:18:5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2-14 07:44:4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2-14 07:44:5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8 17:5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