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0日讯(记者 李雨思)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大学生与家长的难题、高校的难题,还是社会和政府的一大难题,而如何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也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日前,我国人力资源专家直指大学生就业难的6大软肋,首次系统全面地提出大学生“就业力6要素模型”,这有望成为全国高校从源头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几年来,我国大学应届生在数量上供过于求,而在质量上也就是就业力方面欠缺尚多。”5月19日晚,在中央财经大学举行的“雪花啤酒?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全国高校行”公益专场活动中,人力资源专家、知遇网CEO陈畅对此解释说,所谓大学生就业力(Employability)在学术上又称为“可雇佣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时获得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在职场中维持就业竞争力、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实,每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应该能提升自己的就业力。陈畅从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能力提升、胜任素质提升、职场人脉建设、积极心理调适、聪明求职应聘等6个方面,建议大学生根据将来职场的需要,在明确职业生涯方向乃至求职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各类专业学习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实习兼职等社会实践提升胜任素质,同时加强职场人脉建设和发展积极的心理能量,最后在毕业时聪明求职,获得工作机会。
据记者了解,一直在研究适合中国青年的职业生涯发展模型、并建立面向大学生和职场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平台的知遇网CEO陈畅,此次提出的“就业力六要素模型(Six-Factor Employability Model)”是对中国大学生的特点和企业用人要求开发而成的,并于2009年秋冬学期首次在首都师范大学为该校研究生开设了36学时的“就业力提升”课程,后经过与多所高校和数个企业的实践也均获好评。
据悉,由华润雪花啤酒公司今年参与主办并冠名赞助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全国高校行”活动,将与知遇网、千龙网、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团市委等主办单位一起,组织成功创业者和人力资源专家等已经在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7所高校为大学生们开展了免费就业创业指导,还将到清华大学等首都各大高校及全国各地高校陆续开展这项公益活动,时间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