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1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人二代与中国文化:介于衔接与断层之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7-26 23:4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侨网消息:意大利《欧联时报》7月26日发表署名文章说,一个五千年文化悠久绵延不断的民族,无数令人难忘的经典,不能就这么轻易被几本不入流的网络小说来代替!这还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传播应该照顾到华人存在的地方;也是因为,华人的后代也应该懂得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因为在不远的将来,二代三代江湖相见的时候,你们除了从面目上辨认出自己之外,在言行谈吐和文化记忆当中,应该有所共鸣。

  评论原文如下:

  博洛尼亚的高中生小黄是个意大利人,这是从国籍上说的。但如果把他丢在北京,一般来说,只要不让他写几个汉字给你看,你会认为他是个地道的中国人,黑头发、黄皮肤、普通话夹杂着东北、西北、东南各部口音,能够交流,基本靠谱。小黄自述:说话行,看看书也行;写字不行。

  小黄是典型的华人二代,在意大利出生或者从小在这里长大,接受意大利的正规教育,意大利语是他的母语。他与汉语世界的联系,主要在于和父母一代的交流,其次是在意大利的华人社会中,至于国内孩子随处可见的电视、广播,特别是汉语书籍,他们接触得少之又少。

  小黄还算是个例外。大概得益于“家学”,他老爹是个中国“文人”,他的汉语水平和阅读水平还是不错的。读过《水浒传》,看过《三国演义》,还能说出一点点门道来。比如他说,读水浒最爱武松、林冲,看到宋江接受招安,就很郁闷,看不下去了。读《三国演义》,到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则“废书而怮”,“废书而怮”这话是我概括得,小黄的水平还到不了用这个词儿的程度。

  前天,记者和小黄聊起了普拉托的书店问题。他说,这里有一家中文书店,不咋地,书太破。我有点好奇,这个小子用什么标准来说人家“书太破”呢?中午饭吃完,笔者和小黄到书店看了看。

  到了书店,推门进去。老板热情欢迎。环顾左右,门面不大,书籍堆积如山。再一细看,大感失落。全是盗版书且不说它,关键是内容,书脊上,“狂剑”、“娇娃”之类的汉字组合,那叫一个此起彼伏、犬牙差乎啊。笔者感到惊讶,在网络时代,竟然有这么多三四流的写手,炮制了这么多七八流的故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除了艳情,就是武侠,除了玄幻,就是魔幻。笔者试图在这些过于雷同的书籍中找一找熟悉的面孔,比如说金庸或者古龙的小说吧,还好,找到几本,不过瑜不掩瑕,这次逛书店的经历真是让笔者“雷”到了。看来小黄的标准还是和我们比较相似的,他也知道这是些“破书”。到底是读过《水浒》和《三国》的年轻人啊。

  然而,书店这玩意儿,想必是有市场才开得下来的。笔者一些当地华人,这家书店开了多久,答案是七八年。一个开了七八年的书店,想必是能够赚钱的。但是诸位可以想想,这比不赚钱更可怕啊,因为卖的尽是这些破书。华人兄弟们在劳作之余,只能看这些破书来解闷解乏,倒还可以接受;华人二代就看这些书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这还真不敢想象。要知道,这是一帮接受了意大利正规教育,懂得审美、懂得什么是高明的东西、什么是破玩意的年轻人,他们看来自祖籍国的文献,就在这样的一种层次上,就是这么个水平……让我们这些在国内搞文化建设、搞文化传播的人情何以堪呢?

  回来再说小黄吧。小黄对中国历史有兴趣。他认为,意大利的历史没意思,从人类进化开始,讲到1500年,才讲到本国历史,之前全是别人,什么希腊之类的,还是中国历史好看。笔者说过,这小子有点“道行”,比桃花源里的同志们强,知道有汉,汉之前之后也了解个大概,而且很喜欢看国内出产的电视剧《汉武大帝》、《雍正王朝》,这就和笔者有共同语言了嘛。笔者于是乎帮小黄梳理起了先秦的历史。首先区别春秋、战国,讲完春秋五霸之后,讲三家分晋,再讲战国七雄。讲春秋五霸的版本问题,有关的七个诸侯,每个都给他讲个故事,他很感兴趣,特别是晋文公、介子推和寒食节的故事,小黄突然问,今天有人过寒食节吗?说实话,笔者也不知道,只好回答说,应该有些地方还有人过。他又问,不让别人生火做饭,有人听他的吗?还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笔者只好说,一个节日的风俗有可能脱离最初的条件,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也不知道他心领神会了没有,就这么着了,爱谁谁。

  虽然,有点被这小子难倒,但是笔者还是有点喜欢这小子。华人二代里,这样喜欢中国文化的人,也许并不太多吧。影响一个人最重要的阶段在于童年,小黄应该是属于童年就被父亲打了中国文化的底子,才可以接受和喜欢中国文化,如果他和许多二代子女一样,父母亲忙于生意,自己对中国文化不甚了然,或许也就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但是,这个文化的题目确是生生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个五千年文化悠久绵延不断的民族,无数令人难忘的经典,不能就这么轻易被几本不入流的网络小说来代替!这还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传播应该照顾到华人存在的地方;也是因为,华人的后代也应该懂得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因为在不远的将来,二代三代江湖相见的时候,你们除了从面目上辨认出自己之外,在言行谈吐和文化记忆当中,应该有所共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7-30 23:56:31 | 只看该作者
go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7-30 23:56:37 | 只看该作者
wel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7-30 23:56:45 | 只看该作者
loo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7-30 23:56:52 | 只看该作者
dingidngind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7-30 23:57:03 | 只看该作者
co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0-13 11:50:43 | 只看该作者
绵延不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0-11-11 18:2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8-23 04:22:30 | 只看该作者
没事干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8-29 17:4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8 14:3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