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中国台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1 17:2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7:22:10 | 只看该作者
文名称:千禧夜,我们说相声
资源类型:DVDRip
版本:2000年版
地区:台湾
语言:普通话
主  办:台湾表演工作坊
编剧:赖声川带领的集体即兴制作
导  演:赖声川
演  出:金士杰  倪敏然
     赵自强  李建常
舞台设计:赖声川
服装设计:铃鹿玉铃
     铃鹿玉静
技术总监:刘培能
音乐:洪瑞琦
音效设计:黄定城
熟悉表坊相声系列的朋友,对于“华都西餐厅”也必然不陌生,而此次《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的场景则是设在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茶园中,戏的一开始是公元1900年的北京,在经历了八国联军后茶园在一片惨淡中开锣,两位落魄的相声演员正要开讲,其中的一位因遭闪电袭击而生起某种预知的能力,同时亦会突然陷入重复语言的鹦鹉状态,此时遇到一位好说相声的末代皇族贝勒爷,三人展开了一段十九世纪的对谈。

  下半场是发生在二十世纪末的台北,“千年茶园”的戏台被搬到台北,两位相声演员正为晚上的演出在忙碌,其中一位却在记录他的梦,他的梦恰与上半场呼应:这一夜茶园来了一位正在为竞选做准备的民意代表,于是三人又展开了一段二十世纪末的相声对谈。千年茶园不论在北京抑是在台北,两位相声演员似乎总会遇到他们表演上的克星,而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末的小市民,似乎也老是遇到令他们啼笑皆非的窘景。今天是百年前的预言也好,百年前是今天的梦境也好,二十世纪末我们仅以《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献给这块土地上往前跨步的所有人。
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7:22:30 | 只看该作者
自从1985年推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后,以相声形式创作一个完整的剧,似乎成为【表演工作坊】的某种招牌。事实上在赖声川第一次尝试以相声形式来创作舞台剧时,从导演到演员,没有任何人有把握,那样一种在当年已完全式微的表演形式是否能寻回它的舞台,也因此《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在当时创作群的心中,也仅是一项实验。很意外的《那》剧得到广大的回响,不仅是创下当年舞台剧连续演出场次的纪录,更为此一被遗忘的表演形式拾回第二春。

  在中国诸多的表演形式中,喜剧的形态并不多,京剧中的丑角也只是点缀而已。“相声”以其独特的说学逗唱针砭时事,为市井小民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传统的相声段子大约都在15-20分钟左右,而段子与段子间皆无关联。这与【表演工作坊】的相声剧有着一个极基本的差异,因为在表坊的相声系列中,每一部戏都有其完整的主题,也因此段子与段子间必须顾及剧情的开展。像《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探讨的是传统艺术的没落,《这一夜,谁来说相声?》则是尝试解读解严后的两岸关系。这样一种要兼顾剧情发展,又要能褒贬时事的相声作品,对创作者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早在三年前表坊即提出千禧夜演出相声剧的构想,但大家对千禧夜究竟是99年底抑或是2000年底众说纷纭,最后在格林威治天文台佐证下,终于断定真正的千禧夜应该是2000年底。面对一个新的世纪,创作者自然有许多感触,赖声川认为在展望前景之际,我们似乎仍应看看这百年来究竟有什么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于是这部以千年茶园为背景的相声剧于焉展开。
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7:22:48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7:23:01 | 只看该作者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
2007-01-05 15:11:32   来自: 萤火虫·(?) (北京)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 / 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的评论   

  赖声川很擅长时空交叉的并行叙事,这一点在我看完千禧夜之后更加肯定。上次看暗恋桃花源,这个特点可能发挥的更加明显。这种伎俩很有趣,也很值得琢磨。前后两个相隔久远的时间或空间,毫无疑问,对通过对比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更有趣的我以为在于那交叉的一段:所谓相互讽刺、相互提点,历史说的再明白也不过如此了,个人的悲喜在大背景下交织起来,当真是有一种又哭又笑的味道。
  
  千禧夜可能是表演工作坊在内地除了暗恋之外最出名的作品,我没看过内地版的,只记得有陈建斌,连他饰演哪个角色都忘记了。不过当时在北京演出的轰动我倒是记忆犹新。惭愧的是,我到昨天晚上才第一次看这个剧:本打算看完第一部分就睡觉,结果把全本给一口气看完了。在看之前,我是把它想象成一个相声剧的,结果发现不是。它仅仅是部分披着一个相声的外衣而已:说的正经事儿可毫不逗乐,倒是有嗟叹的趋势。
  
  戏中戏的形式,他也在暗恋里用过。戏中戏的好处在于台前幕后观众有强烈的参与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幕后的故事往往起到呼应和加强气氛的作用,这样戏剧的结构也显得更加完整。千禧夜的妙处也是在于这“相声的故事”。初看这戏,前半部分其实我并不觉得怎么精彩,一来也是因为年代久远今人难以有足够的共鸣和体察,二来也是那个过于动荡的朝代实在复杂的难以在半个剧里头包容进来。所以感觉就是他想说的很多,却分散的有些没准头。
  
  不过这戏的后半部分叫人很是过瘾:尤其是倪敏然扮演的那个政客。因为经常在单位看台湾的中天和东森、香港的凤凰,对台岛政客的嘴脸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个地方非常古怪的体制和文化,常常会令新闻里爆出一些大陆民众根本想象不出来的事情,台北段落这个“曾立委”,就是活脱脱一个台湾政客的浓缩版,各种各样的影子都可以在他身上看到,我从他身上也可以看到那个体制的烙印。倪敏然几近完美的癫狂表演,实在令我难忘。
  
  这个剧的主题其实也比较难于归纳,既可以说成个人的时代遭遇,也可以说成传统的困境沿袭。我不太清楚老赖要说的究竟是人还是物,但这个剧可以促发人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就已经很难得。戏不是戏,戏是人生,戏是人在群体中的角色。千禧夜这个话剧,就很富现实主义的色彩,比起暗恋来,我个人觉得它更踏实一些,完全可以作为时代的文本来保存。
6#
发表于 2008-6-11 17:48:36 | 只看该作者
:hug: 据说也有大陆版的呢!
很想看看!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8:43:28 | 只看该作者
台湾版很不错,里面可以看出很多台湾风情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1 18:44:04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文化在台湾和大陆是两种不同的风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06:2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