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华/图
“如果我拥有一项权力,我要消灭网络文学。”在最近的一个研讨会上,著名作家麦家一语惊人。
他说,网络文学99.99%是垃圾,只有0.01%是好东西,“如果想从网络上找到好的文学,无异于大海捞针”。(近日《南方都市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学有了传统与网络之分。传统意味着主流、意味着高雅,而后者则就是“垃圾”和“糟粕”。将网络文学视为垃圾不屑一顾者,麦家不是第一人,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人。
如果按照麦家的逻辑进行推论———假如“网络文学99.99%是垃圾”,说明网络文学的阅读受众99.99%都是“垃圾消费者”,那么,写出来没人看、失去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传统文学作品,又算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怪异的景象:高雅的传统文学作品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反而是那些稚嫩的网络文学号召力强呢?在麦家们的眼里,这应该归咎于社会浮躁和商业化的炒作。可放眼现实,似乎又不全是如此,网络文学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阅读狂潮,引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追捧和参与,起码说明有其存在的土壤。与之相比,传统文学却内容晦涩,渐渐脱离大众,日益式微。
我觉得,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黄平说得好:当今中国,没有谁能和这个社会比拼想像力和荒诞色彩,“躲猫猫”就是一部很精彩的荒诞小说……作家应该考虑如何用文学的方式来回应这个时代,而不要把大众看得太弱智。
因此,我倒是想建议落寞的“主流”作家们学一学易中天先生,以平和的姿态俯下身来考虑大众的需求,与市场平等对话,自己也谋得丰润收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