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汶川大地震的经济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9 12: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汶川大地震的经济影响



                                     卢麒元



    笔者很惊讶一些借灾看空者的水平。

    汶川大地震无疑带来重大财产损失。在总资产负债表中,形成一次性净资产减值。但是,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工作,确实形成巨大的新的需求。新需求将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扩大经济规模的总量。简单地说,净资产虽然减少了,营业额却增加了。这里的营业额就是指GDP 。

    笔者估计,今年年内,中央、地方和民间投入救灾和重建的资金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1000亿元人民币投入,将直接拉动超过3000亿元GDP增加值。对中国2008年GDP增长的贡献可能高达1.2个百分点。这一贡献应该可以持续三年时间。这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对于大多数境内营运的企业,具有积极和正面的意义。

    事实上,重大灾难的灾后重建,都会带来区域性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以举国体制,系统组织的大规模重建,效果将更加明显。其影响不亚于实施对抗通缩的积极的财政政策。

    中国的经济结构始终受困于内需不足。意外增加的内部需求,将缓解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压力,为中国经济调整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比较有利的是,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充裕,足以应付未来连续三年的大规模重建的资金投入。

    同时,在客观上,此次重建与开发西部的构想相吻合,被动实现了中央财政向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这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无法估量的战略意义。

    当然,重建的财政投入,将对应减少其他方面的财政支出。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发行特殊国债,用于灾区重建。这也可以吸收一部分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在启动财政政策的同时,减轻货币政策的压力。不影响宏观调控的整体布局。

    当然,新增需求会带来相关商品的价格波动。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重建涉及的商品需求,总体上避开了CPI的敏感构成。不会明显增加通胀压力。如果组织管理得当,对CPI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危难之后,总是孕育着机遇。我们对死难者最大的安慰,就是让生还者更好地生活。变被动为主动,变坏事为好事。

    笔者注意到,境内外一些学者,对于灾难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恶意评述。笔者对于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动并无兴趣。但是,笔者非常厌恶借国难而发财者。

    笔者希望,政府尽快公布重建规划。可以确信,这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意义。对于市场而言,无疑也将是重大利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1:52 , Processed in 0.5312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