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障房如何缓解高房价下的集体焦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1 00:2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土资源部明确要求,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计划没有公布前,各地不得出让住房用地。这是对近几天舆论广泛热议的北京地王频出导致房价飙升的最新回应。作为后续措施,国土资源部将在4月上旬向社会公布各地住房及保障性住房的用地供应计划。

    事实上,不用等到4月上旬,公众早已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知
了一些地方雄心勃勃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在各地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计划里,都有保障性住房“大干快上”的消息。比如,北京将今年供地的50%给了保障性住房,而准备建设和收购的保障性住房,占新开工住宅的50%。这两个“50%”被境外媒体惊呼是走进了“大跃进时代”。与此相似,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步伐也在加快。这也是国土资源部让大家等待“4月上旬”的底气所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00:26:30 | 只看该作者
近年来,房价飞涨已经导致社会情绪中弥漫着焦虑、浮躁和普遍的信任缺失,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担心与日俱增。蜗居、蚁族、房奴等流行语,加上土地招拍挂、拆迁等关键词,早已印证着焦点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症结所在。在普遍的舆论压力下,地方政府很容易滋生出“保障找市长、房价归市场”的行政逻辑。在这一思维意识里,市长要负责保障房建设,甚至可以行政问责,至于商品房的价格涨落与否,就是自然而然的市场行为,无关市长责任和政绩考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00:26:42 | 只看该作者
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现有体制之下,房价的涨落根本就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房价飞涨,各种批评意见众口一词,集中指向了卖地生财的地方政府和牟取暴利的开发商。去年以来,就有了“地价推高房价”还是“房价推高地价”的激辩,辩论双方分别是房地产商和土地管理部门。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一样,双方意见僵持不下,公众犹如雾里看花,难辨真伪。后来,即便在国土部门自己公布的调查里,土地价格也占到了房价的25%~50%不等。加上银行作为幕后推手,贷款是开发商最稳固、最有力的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00:26:50 | 只看该作者
山,在不差钱的环境里,坐地涨价、捂盘惜售就成了开发商的拿手好戏。

    所以,要想让稳定房价的调控不至于变成“空调”,让抨击房价飞涨的炮轰不至于变成“空炮”,首先要管住市长,不让他们随心所欲卖地生财。还要管住行长,不能让他们随便给开发商扔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经济走出发展过热和治理泡沫的成功经验,也就是管住了银行行长,让他们把乱发的贷款一夜之间收回来,从而实现了经济软着陆并避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去年以来的房价上涨,就与银行的天量放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00:26:57 | 只看该作者
从各地实际来看,建设保障性住房只能让少部分具有城市户口的低收入群体获益,对于大多数城市常住人口而言,还要经历房价可能继续走高的煎熬和考验。在此背景下,惟有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有效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双管齐下,方能缓解民怨。谁也不希望有了保障性住房的借口,市长卖地卖得更加理直气壮,开发商快速涨价更加心安理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8:29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