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个作业点人工增雨耗资15万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30 06:0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月27日起,连续2天,云南省大部分地区普降小到中雨。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气象部门通过人工增雨的方式,让全州9县1市,尝到更多从天而降的甘霖。记者探访了“从天索雨”背后的这支人工降雨部队。

    雷达测到雨情

    27日14时,雷达发现雨情:从孟加拉湾远道而来的水汽,在楚雄州西北结成雨云。“这和已往观察到的零星云不同,这次云是成片的”。此时,在各县市长期待命的作业车与民兵,早已到指定地点待命。

    楚雄市设有两个固定作业点和一个流动作业点。每个作业车上,一般有三个队员,一名作业点点长,负责通讯联络、审批作业信息的接收。还有两个作业员负责发射工作。

    申请空域后发射

    14时,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向上级部门申请空域批准。通知民航、军航不可从作业点上空飞过。空域申请获批后,指挥中心将计算好的发射数量通知给各个发射点。

    16时50分,武定县开始了第一次发射,火箭弹呼啸而起,射向4000米的高空,飞至3000米时,弹尾喷出橙红色的火焰,催化剂随着火焰燃烧,散布在阴云之中。15分钟后天空开始落雨,该作业点共发射火箭弹15发。云层的移动速度约每小时40公里左右。一个小时后,邻县开始发射。

    27日的发射作业一直持续到22时。28日中午再次进行。截至3月29日,楚雄州12个作业点,共发射火箭弹139发,耗资15万元。

    9县1市传喜报

    大姚县、南华县、牟定县等9县1市相继传来下雨喜报。27日至29日,楚雄州平均雨量达7.5毫米。久违的降雨显得弥足珍贵。事实上,为了这场“增雨之战”,当地气象部门自去年11月起,便开始了紧张的筹备。

    >>解读

    人工增雨要靠天色云情

    杨光焕是楚雄州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主任。他说,27日之前自己一直很忐忑。熟人见面时,总免不了问,“天这么旱,你们想办法人工降点雨吧”。杨光焕解释说,人工增雨主要靠天色云情。

    “我们有句俗话:预报、测报加打炮。”杨光焕说,按照人工增雨的流程,首先由气象部门提供天气预报,提供有操作可能的云层,云层到达前,指挥中心开始用雷达不断进行监测,条件符合后,再发射火箭弹,进行人工催雨。

    去年11月,指挥中心下属的作业车和民兵便开始了待命状态。然而因水汽条件不理想,增雨之战迟迟没有打响。今年1月25日和2月17日,指挥中心终于进行两次人工增雨。3月23日,杨光焕再次接到气象部门的报告,2天后,将出现有利降水天气。

    >>链接

    最长“兵龄”16年

    杨光焕介绍,指挥中心成立于20年前,降雨部队共有作业队员和指挥员52人。其中,最长“兵龄”的作业队员有16年经验。这些队员多为各县市的气象局聘用。每当紧急待命后,队员便没有假期,全天待命。

    每年指挥中心都要对新的作业队员进行培训,并对老队员进行复训,以掌握人工增雨技术。

    人工降雨对发射炮弹的数量有严格要求,需经科学计算。主要参考云层的厚度、大小,以及云层的含水量,“并不是发射的越多越好”。

    楚雄州人工降雨部队多采用拖挂式火箭发射车,所用的火箭弹也为新式的“焰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23:1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