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召忠:韩国军舰遭朝鲜鱼雷击沉可能性不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9 06:1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召忠解读韩国军舰沉没事件:韩国军舰遭朝鲜鱼雷击沉可能性不大

  1、在海上,什么样的情况会造成1500吨级的军舰的尾部被炸开一个洞?

  此次事件爆发之后,韩国方面第一时间指责朝鲜方面,声称是朝鲜军舰发射鱼雷致其沉没。从技术上分析,这样的指责值得怀疑。如果是朝鲜鱼雷攻击,无非有三种可能,飞机发射鱼雷、潜艇发射鱼雷、水面舰艇发射鱼雷,如果这三种作战平台使用鱼雷武器进行攻击,他们的作战距离应该是可视的,是较近距离的,韩国方面应该会掌握一定的信息,包括雷达、声纳、视Pin等证据,而且卫星也可以提供监视图像。同时,双方应伴有相应的武力对峙和预先警告行动,而这些都没有。在和平状态下,对方突然发射鱼雷摧毁韩国军舰的可能性没有!如果真的是鱼雷袭击,这艘军舰应在短时间内沉没,大量舰员获救的可能性很小。1982年阿根廷13000吨级的巡洋舰被英国鱼雷命中后很快沉没,何况这样一艘1000多吨的轻型护卫舰呢?所以,遭受鱼雷袭击的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
推荐阅读

神农溪重现裸体纤夫
近日,湖北省巴东县神农溪景区应部分游客的要求,恢复裸体拉纤。
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153人被困
[资讯] 干部报告住房情况规定将出台
[资讯] 辽阳女检察官当众暴打小学生
[财经] 中国“天价香烟”大全(组图)
[科技] 揭秘十大动物迁徙奇迹(组图)
[健康] 吸烟族宝典:解烟毒食物大排行
[健康] 盘点:成熟男性的迷人品质
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
[旅游] 全球最美的小镇:人骨成堆(图)
[旅游] 香港拍到的各国美女球迷(图)
[历史] 图集:王光美的私人相册
[历史] 澳洲人拍的朝鲜战争场景
[汽车] 最有购买价值的20款超值车
[爱丽]风流老婆拿我当陪练品
[爱丽]风流老婆拿我当陪练品


  2、能对这样吨位的军舰造成如此的伤害,会是什么样的武器?

  目前,我相信韩国方面正在调查,最终的调查结果可能还需要派遣蛙人或深潜器下水探摸,或把沉没的军舰打捞出水才能判断。据目前情况判断,我认为有三种可能性:一是韩国舰艇本身出现机械故障,导致舰艇爆炸;二是舰上可能出现火灾,导致武器舱爆炸;三是撞上了不知是谁早期布设的水雷。

  3、对于警戒舰来说,应该有声纳等技术手段,对布置在海内的鱼雷有反应的,为什么这次却没有躲开呢?

  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在韩方,如果是对方潜艇或水雷,韩方舰上人员应该提前发现。

  4、在我们看到的这则新闻里,对事故地点有个简单的描述,说是在“黄海白翎岛西南方海域”,按照以前的感觉,事故发生地点似乎都要精确到经纬度的,但是相关报道中的描述很模糊,据说涉及到有“海上三八线”之称的“北方分界线”,请您介绍一下北方分界线的一些情况。

  出事的海域为朝韩三八线海上延长线,俗称北方界线,这条界限从来就没有明确过,朝韩双方各执一词,因而经常因为双方军舰越界而发生武装冲突或军事危机。这次事故发生后,韩方应该能够掌握事发地点的精确的经纬度,但迟迟不愿意发布,估计考虑调查事故原因,同时也防止朝鲜等外国接近始发海域,防止军事秘密外泄。

  5、舰上有104人,目前已经有58人获救,那么海上救援与陆地救援有什么不同?

  事故发生后,海上救援通常有三种形式:首先是自救。舰上自救设备主要是救生圈,这是个人救生设备。此外,还有气涨式救生筏,通常布置在舰艇两侧显眼位置,圆鼓鼓的样子,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种武器。这种东西打开之后,扔到海上就会自动充气,带有救生圈的舰员上筏后求生。还有就是救生艇,一般这种吨位的舰艇可携带两艘救生艇,在两侧放下后可乘坐十几个人。

  其次,是海上救援。海上快速救援主要依靠舰载机,出事海域距离韩国不远,韩国海上救援设备齐全,经常进行训练,救援应该是很成功的。

  最后,是军舰或商船救援。正在附近航行的军舰或商船,在接收到紧急救援的呼号后,无论是哪个国家的船舶,都应立即赶往出事海域进行救援。

  朝韩双方是中国的近邻,朝鲜与美国、韩国尚处于战争状态,对于类似的重大突发事件,我们作为第三方应该保持中立,静观其变,在事实尚未调查清楚之前,我们应该等待韩国官方的表态,媒体不要过分解读,尤其不要妄加猜测,更不要进行大肆渲染,以防引发不必要的争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5:41 , Processed in 1.015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