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3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突然拥抱中国记者 德国媒体惊讶**失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1 15:4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我们在西藏问题上只看到****的微笑,那么这就说明我们看重的是西藏问题给我们带来的象征意义,而不是西藏本身”——德国前总理施密特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班玮、吴黎明发自柏林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与**交锋第二天,德国的一些媒体即对此进行了大篇幅报道,从本报记者与**的问答,到相关的评述,各色评论粉墨登场。而**此次德国之行,也令不少德国人对他重新有了认识。


“中国记者让**失去和气”


《西德意志报》在一篇题为“笑一笑!****与中国媒体”的报道中说:“藏人的宗教领袖在访问波鸿期间遇到了很多‘粉丝’,当然还有一个批评者。”报道中称,“当****发现这帮德国记者里面还坐着骂他是‘恐怖分子的帮凶’的中国官方媒体的一个代表时,他很显眼地老友似地拍了拍这名记者的肩膀。”

《明星》画报则表示,“当吴黎明开始提问时,****的面部表现首次阴沉了下来。中国驻德记者使这场精心安排的和谐、和睦的作秀出现了几分钟的波动。”对于**突然拥抱本报记者,《法兰克福评论报》认为,“热情,非常热情,甚至过于热情了吧?”

德国版《金融时报》的评论是:“访德伊始,****在波鸿再次为西藏的自主权作宣传。然而在一名中国记者面前他却短暂地失去了他那著名的和气。”


德国人的眼睛未被完全蒙骗


几天来,**在波鸿、门兴格拉德巴赫等地马不停蹄地与德国政界人士会晤,就所谓人权问题发表演讲,本报记者几乎都前往聆听。但**在各地的演讲内容大同小异,在宗教、人权和西藏问题上不断重复自己的观点。在西方游走了几十年的他深知西方观众需要什么,因此通过玩笑、略显童趣的动作让自己变成一个“明星”,企图让对西藏几乎一无所知的德国民众跟着自己的调子走。

尽管据称,**19日早上在柏林与德国联邦政府发展援助部部长海德玛丽·维乔雷克-措伊尔的会面,是默克尔的刻意安排。但德国媒体还是指出,与去年访德时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见相比,这次**受到了“冷遇”,德国政府这次向来访的**“伸出的不是手掌,而是一根手指头”。

德国舆论界也发出了不同声音,德国人的眼睛并没有全部被蒙蔽。在**访问波鸿的第二天,南德意志报第二版几乎用全版的篇幅,发表了4篇关于西藏问题的报道。其中一篇讲的是****在波鸿演讲时,门外身穿喇嘛服装的人(多年来遭**打压的多杰雄登教派信徒),举行了抗议****的示*活动,让德国人非常惊异。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一番话也特别中肯直率。他说:我们完全被这位想通过祈祷和微笑改变世界的老人所征服,在他面前放弃批评性的思考。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历史,在****统治西藏的时候,西藏仍是农奴制。这一制度在50年代中期才被废除……如果我们在西藏问题上只看到****的微笑,那么这就说明我们看重的是西藏问题给我们带来的象征意义,而不是西藏本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5-21 16:45:55 | 只看该作者
希望那些国家千万不要站错队中国会给他教训的
3#
发表于 2008-5-21 17:23:28 | 只看该作者
正视现实吧!!
4#
发表于 2008-5-23 21:55:38 | 只看该作者
正视现实
5#
发表于 2008-5-25 20:04:38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22:49:11 | 只看该作者
:D
7#
发表于 2008-5-26 17:43:31 | 只看该作者
讨厌的**。。。。。
8#
发表于 2008-5-27 12:47:39 | 只看该作者
无聊的人总要找些事情让别人骂他
9#
发表于 2008-5-27 12:47:50 | 只看该作者
无聊的人总要找些事情让别人骂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13:11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