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贵州重灾区每天每人领水7.5公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23 06:5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户4口人家用一天领到的30公斤饮用水,淘米做饭、牲畜饮水样样不能缺,村民们将淘米的水用来洗菜,洗完菜之后接着冲洗猪菜,最后剩下来的水用来灌溉。
  本报讯 (特派记者黄丹彤)记者昨天在黔西南州干旱重灾区之一晴隆县光照镇东方红村了解到,自从去年8月专供全村3980人饮用、灌溉的燕窝寨水库干枯以来,洗澡成为村民的奢想,更多受灾群众洗澡洗衣服只能到二三十公里外的北盘江去,整个晴隆县,30.6万人口有超过19万人陷入重灾。
  “二十四道拐”境内成干旱重灾区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有条叫做“二十四道拐”的著名“反法西斯抗战公路”,如今这条公路还完整保留在晴隆境内。位于珠江上游北盘江流域的晴隆县山高、坡陡、谷深,“二十四道拐”正是形容当地的崎岖山路。
  “县境内喀斯特面积占53%,坡耕地占65%,全县山体切割较大,沟壑纵横,山地多,土层薄,墒情差,本身就是严重的工程性缺水区,如今遇上百年大旱,百姓的生活用水更是雪上加霜。”晴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华介绍说。
  一家老小排队等水
  对19万多受灾群众而言,每天早上定时提桶排队等待政府免费饮用水补给,已经成为晴隆县广大受灾农村村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自从5个月前东方红村的燕窝寨水库首次出现水库完全干枯后,政府送水车都定时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给村民免费供应饮用水。全村951户3980人,按每人7.5公斤饮用水分配。
  记者从位于村寨的高地的燕窝寨水库大坝远远望去,干枯的库底泥巴开裂成整齐的网状图案。该村村长王学平说,水库建于1958年,这是水库建成后第一次自然干枯。
  在光照镇下规模村记者看到,6个自然组1570个村民就靠村里一口尚未干涸的饮用水井维持饮食用水。因为井水不多,家家户户都是一家老小轮流到水井排队等候,就连四五岁的儿童也加入到这排队取水的行列。
  记者亲历
  用水浇菜像倒酱油
  一条细细的水管直通反季节蔬菜种植地,菜农们像倒酱油一样小心翼翼地让宝贵的水滴入菜苗心部位置。为了保湿,菜地表面被成片的塑料薄膜覆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8 06:0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