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华视点:两会微博是新闻报道一大进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3 18: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视点两会微博 (截图)


  今年的全国“两会”,因为链接标记微博[/url](链接标记http://t.sina.com.cn[/url])而显得格外好看。
  有代表委员直接将议案、建议发上微博,随手拍的好玩图片也第一时间上微博;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集体开设微博,众多鲜活的“两会”新闻受到追捧;多家报纸开设微博版面,搜集刊登源于微博的评论、跟帖;记者、网民更是身兼创作者、阅读者与传播者于一身,一边看一边写,不亦乐乎。
  悄然之间,微博似乎正在改变我们的政治生活。
  贾奋勇:“链接标记新华视点两会微博[/url]”编辑组负责人
  ■当事者说
  动机:专为报道“两会”而开
  新京报:“新华视点两会微博”2月28日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预开通,3月1日正式上线,也就是说正好赶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这应该说是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首次将“微博”引入“两会”报道,不知是作何考虑?
  贾奋勇:在新华社内部,我们经过充分的论证、评估,形成的共识是,面对微博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不能缺位,不能失语,而应该主动去参与、利用。如果不参与,就是没尽到新闻人的责任。
  我们总的想法就是,既能准确、及时、生动地把“两会”声音传递出去,也能借此扩大新华社报道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新华视点”的品牌效应。
  新京报:“新华视点两会微博”在网上网下反响挺大,达到预期目标了吗?
  贾奋勇:应该说,超过预期。你打开新浪微博首页,可以看到人气排行榜上,我们在媒体官方微博中排名非常靠前,粉丝数量已超过了20万,并且每天都有上万计的新粉丝加入,曾连续多日名列新增粉丝人气排行榜第一名。
  这既说明“新华视点两会微博”的品牌效应得到受众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受众希望第一时间看到权威报道,对政府信息公开也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影响:微博一小步,报道一大步
  新京报:有境外媒体报道,称“新华视点两会微博”正式上线首日一篇引起关注的现场报道“虽然只是一篇官方通讯社记者的微博,却也是中国新闻报道史上值得关注、值得记录的一小步”。你怎么看这个评价?
  贾奋勇:应该说是他们也意识到新媒体,尤其是微博这种传播方式的重要性,再加上新华社国家通讯社的背景,又赶上“两会”这样特别的时期。或许他们看重的是,导入微博报道形式后,更加有利于形成民众关心国事、积极参与的舆论氛围。
  新京报:也正因为上述的评价,衍生出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证“新华视点两会微博”上刊发的内容,既让网上读者喜闻乐见,又能符合新华社报道的一贯标准———毕竟微博刊发的信息比较海量,也比较迅捷,报道组织有一定的难度?
  贾奋勇:首先,供稿的作者都是新华社记者,对他们采写稿件的质量,我们有信心,并且我们严格坚持新华社的发稿流程,保证质量第一;其次,围绕“两会”微博,我们也提出了专门的采写要求,比如一定要抓现场、抓鲜活、抓实质,在写法、表述上契合网络时代的阅读需要,“两会”是民意高密度的汇集,要把代表委员精彩的观点、记者个性化的感受表达出来。
  我们开设了“两会微读”“现场微报”“代表委员一言”“两会微照”等常态化栏目,解读“两会”重要精神,报道重大现场活动,全天候跟踪代表委员履职情况;根据会中热点的变化,还设置即时性、专题性栏目如“代表委员侃房”“代表委员论医”等,对民众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集中播报。
  未来:粉丝证明了微博的生命力
  新京报:我发现,从3月6日起,“新华视点两会微博”每天会选出一些精彩的博文及跟帖,通过新华社文字线路向全国播发。这种做法应该也是新华社首次将微博内容以通稿形式播发吧?
  贾奋勇:对。其实,这是有前提的,经过几天的尝试后,“新华视点两会微博”的效果非常明显,众多粉丝证明了微博的生命力;在新华社内部反响也很大,每天在走廊里,碰到同事都会张口就说你们那个微博反响如何,大家都认为这是有益的尝试。
  其实,每天以新华社通稿形式播发“新华视点两会微博”选萃,是对“新华视点两会微博”的二次开发,也希望以此来丰富通稿的报道形式,活泼通稿的报道风格。这一做法广受媒体用户的欢迎。
  新京报: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有没有发现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贾奋勇:当然有。一个是不确定因素的增加,给工作带来不少难度,也就是说传统媒体遭遇新兴传播技术后,该如何结合的问题。我们非常注重受众的感受,我社专业研究人员也积极听取读者对我们的期待。比如,读者提出能否在互动环节上改进一下,让受众和记者能直接在微博上对话;能否让功能更加完善,多刊发一些新闻图片、视Pin。
  也有读者提出,期待“新华视点两会微博”“两会”后能继续保留,作为新华社的一个“特色栏目”,做好“两会”的延续性报道。对此,我们会充分考虑网民意见并予以调研论证。
  委员声音
  一定要建立宽松的网络民主环境,而开放是网络社会的生命所在,管理者要改变强制管理方式,允许新模式的探索,还要相信民众有辨别的能力。
  从“向温总理提问”、“钓鱼执法”等事情来看,每当社会上有敏感事件发生时,网上跟帖的数量相当可观,说明网民对社会事务有很大的参与热情,但政府或官员的帖子较少。
  应当建立网上征求民意程序,建立发帖、跟帖、定期上网对话的机制,让民意充分表达。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周天鸿在政协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专题采写 本报记者 高明勇
链接标记2010新浪两会特别报道[/url]
链接标记[/url]
链接标记百姓民声[/url]
链接标记我有问题问总理[/url]
链接标记向部委建言[/url]何厚铧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url]
链接标记汪春兰代表建议行贿受贿应同罪同罚[/url]黄文仔委员:政府让利是稳定房价最大出路[/url]政协委员田伏洲呼吁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url]全国政协委员何永智:毒豇豆案应问责相关官员[/url]【链接标记主播零距离[/url]】链接标记王志安:新医改要让民众看得起病[/url]【链接标记独家策划-一年之际[/url]】链接标记一个网店店主的品牌梦想[/url]【链接标记观点PK[/url]】链接标记是否应将欠薪罪写入刑法[/url]【链接标记民本十议[/url]】链接标记环境保护:环保能赚钱吗[/url]转发此文至微博[/url]已有_COUNT_条评论[/ur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08:47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