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稿】环球华报 蔡英文的“新中国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4 15:4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在民进党政府在政权交接最后时刻宣布成立20亿元新台币四川赈灾计划之际,民主进步党主席选举结果揭晓,获党内跨派系要角支持的前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当选,成为该党首位女党魁。

  尽管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立委选举和总统大选屡战屡败,巴纽案甚至引发这样的质疑:民进党是否还没有降到最后谷底?但在台湾目前的政治生态结构中,尽管民进党以在野之身,依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板块,它的走向与变动直接影响着整个台湾的政治发展,也必然波及到两岸关系。

  笔者认为蔡英文出任民进党主席,最关键也是值得最为关注的是,她在发表当选感言的时候表示,在深刻体认民进党已经沦为反对党的同时,要“重新思考对中国政权外交,建立新的中国论述”,在不妨碍两岸经贸交流下,取得“守护台湾主权”与“发展新中国论述”间的平衡。

  蔡英文的上述主张之所以值得关注,就在于民进党作为一个以台湾独立为其纲领的政党,在两岸政策上很有可能发生引人注目的重大转向,使民进党的两岸叙述更接近现实,更接近民意,而不是继续拘泥于深绿的传统教义派。蔡同荣与辜敏宽的合流依然不敌具有两岸事务专业背景的“小龙女”,就在在证明民进党在进入后美丽岛律师团时代的时候,派系整合与政见多元同时并进。

  其实如果历史地来看问题,民进党向来不是铁板一块,即便是同一个民进党内的政客,在大陆政策上也有或收或放的变化。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大选时公开支持谢长廷,选后又敦促马英九大胆推进两岸关系。作为民进党籍的高雄市长,在某种程度上陈菊亦能主动配合国民党对大陆观光客的开放举措,采取积极的服务规划,也为高雄争取利多。所以对民进党的观察不应该固定化,应该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进行审视。

  蔡英文的“新中国观”体现了她发表政纲时对民进党曾提出的三点期望:质朴、效率、包容。她明快地表示,若大陆不设前提,她愿到访大陆,与胡Jintao见面。蔡英文说,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两岸政策是政府的事情,她认为大陆要以政府的角度处理两岸政策,两岸间主要往来的对象,其实仍应是政府,政党只是站在辅助的角色,政府还是最重要的机制。

  蔡英文不但曾是台湾首任陆委会女性主委,在此任期间,熟悉两岸事务;更因为表现突出,在内阁改组中被留任。她是专门研究对外贸易的学者,在台湾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中起过关键性作用。观察蔡英文的从政特色,应该是走务实和经济主导路线。她曾经预期大陆和台湾同时加入世贸组织,并认为这将为发展双方关系提供一个新的场合。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角度则是,在国民党李登辉执政阶段,蔡英文则在制定“两国论”政策方面,担当了主要角色。而当陈水扁推出“一边一国论”时,当时作为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尽量淡化“一边一国论”所形成的冲击。

  蔡英文日前表示,两岸之间交流就交流,最好不要附加任何条件,乐见真心诚意交往。而她曾预言赖幸媛出任陆委会新主委,与马英九无异于两个理念不同的舵手在同艘船上,由此两岸关系难望改善。

  在总统大选谢长廷失利后,实际上民进党从修改“排蓝条款”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意味着党的两岸关系政策面临重要调整阶段。具有外省籍背景的民进党立委段宜康强烈质疑“族群问题”,多多少少已经揭示出民进党近期深度改革的总体方向。这些其实都是蔡英文“新中国观”的前期铺垫,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政治造势。她之所以能够在这次党主席竞选之中以近3万票胜出,也说明上述趋势已经成为民进党当下的主流。

  可以预期的是,蔡英文很有可能在2012年投入总统大选,尽管她日前强调眼下只想做党主席。即便在2012不选或败选,现年52岁的蔡英文到2016年依然属于“少壮派”,以她相当完整的从政阅历,依然属于最有可能登上台湾政治颠峰的人物之一。而决定蔡英文以及整个民进党政治前途的因素,就是两岸政策,可以说蔡英文的“新中国观”和陈水扁政权首度以政府名义募款捐助大陆,都提供了一个良性的契机,冀望大陆不再将“台湾赈灾政治化”,并对蔡英文为新主席的民进党释放善意,过去8年台湾那片“去中国化”的政治喧嚣和刻意鼓噪的两岸疏离,就会在苦难使两岸民众同哀的人道关怀下得以冰释。(文/古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 05:5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