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民生立法取向渐趋清晰 诸多法律尚需加紧完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0 08:5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审议通过《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修改《国家赔偿法》、《统计法》,继续审议《社会保险法》、《行政强制法》,首次采用“包裹立法”的方式,修改了59部法律……

    2009年是“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键之年。一年来,中国最高立法机关继续加快立法步伐,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及时开展法律清理工作,向着既定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我们在提高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坚持一手抓法律制定,一手抓法律清理,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上迈出决定性步伐。”今天下午,吴邦国委员长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做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

    民生立法取向渐趋清晰

    “赞成158票,反对3票,弃权4票……”去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高票通过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

    从2004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开始着手《食品安全法》的起草工作,到这部法律最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获得通过,用了5年多的时间。

    “磨了很久是因为这部法律意义重大,涉及问题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说。

    这部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4次会议审议后通过的法律,针对当前我国食品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打造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现了预防为主、科学管理、明确责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奠定了重要的法制基础。

    “无救济则无权利”,去年12月通过的《侵权责任法》填补了亿万国人的许多“权利空白”,首次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确立“同命同价”赔偿原则,第一次专章规定医疗损害责任,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得到彰显。“历经四审,历时七年,我们终于等来了这部‘公民维权指南’,这部在民法体系中具有支架性作用的法律出台也使中国民法典的制定迈出了重要一步。”曾经多次受邀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审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陈舒评价说。

    “打包”清理保证法律体系科学统一

    去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打包”对59件法律的141个条文作出修改;之前的6月27日,《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这部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律退出了历史舞台。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废止部分法律的决定,废止了8部法律。这标志着从2008年7月启动、历时1年多的法律清理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确保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考虑,从2008年开始,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牵头,其他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机构,按照各自的清理范围和任务分工,对职责范围涉及的法律全面进行梳理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近2000条清理意见和建议。

    全国人大法律委、法工委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汇总、整理和分类,并在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提出了分类处理的建议:一是废止部分法律,二是用一揽子“打包”方式修改一批法律规定,三是要求国务院和有关方面尽快制定现行法律的配套法规。

    “集中开展法律清理,是确保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在要求,以保证法律体系的科学统一。”韩德云代表说。

    诸多法律尚需加紧制定完善

    “经过30多年的法制建设,一些法律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由于是初步形成,就说明了有许多值得改进、完善甚至还有一些需要大幅度调整的方面。30多年来我们经济立法发展很快,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出现了重大的变革、冲击,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全国人大代表吕忠梅说。

    吕忠梅举例说,过去30年环境保护的理念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有的甚至经过了多次修订,但实践中依然还有许多空白,出现了很多环境污染事件,如何处理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如何判断一种污染物是否造成危害的标准还没有,这说明在环境健康保护方面的法律调整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调整,还需要从立法理念、立法制度到整个法律运行机制,要做重大调整。”

    全国人大代表王利明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七大法律部门都已形成。目前我国这七大法律部门中起支柱性的主要法律已经制定出来,但还不能说整个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完成了,毕竟还有一些重要的部门法律还没有出台。比如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已经制定了,但民法典还没有出台;而像社会法中的《社会保险法》也还没有颁布,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

    王利明评价说,民生立法这些年取得了很大进步,最重要体现在对私权的保护上,从《物权法》到《侵权责任法》,还有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合同法》。但目前还不能说保护民生的法律都已经齐备,一些重要法律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在社会保障立法方面需要加快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表达了对《社会保险法》出台的期盼,“这部法律从1992年开始起草,已经历时18年,2007年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已经历经三审。现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必须要依靠法律进行规范,而整个社会保险制度跟人们密切相关,亿万国人需要这个法律。因为我们可能遇到不确定的风险,需要一个法定的制度来解决不确定风险。《社会保险法》的立法进程不宜再延缓下去。”郑功成说。

    “《社会保险法》是我们整个社会法里的第一部法律,是基本法。它的制定不仅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郑功成强调,“目前我国的七大法律部门,最薄弱的是社会法,如果在这个法律部门里连社会保障的一部法律都没有,就不能谈这个法律部门已经建立起来了,在七个法律部门中,如果一个法律部门没有一部支架性法律,就不能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特别推荐:

    链接标记2010年全国两会综合报道    链接标记会议直播系列

    链接标记中经在线访谈之“2010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系列节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02:08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