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性光辉创造生命奇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5 20:5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年05月15日 20:38   新华社


宋欣宜,这个长着一双大眼睛的三岁女孩在与死神抗争了逾40个小时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的时候,人们惊奇她生命力的顽强。随着挖掘的深入,女孩奇迹生还的谜底被揭开:已经故去的年轻父母脸对脸、胳膊搭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个拱形,在地震发生的一瞬双双挡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用血肉之躯为自己的孩子构筑了一道“生命的围墙”。

求生是人的本能,而在生死一瞬,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却超越了本能。

15日,汶川强震已进入第四天,随着救援人员扫除“盲点”进入汶川及其他大部分重灾区展开全面救援,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在不断地被发现。

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的遗体被找到时,是“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的。通常灾难来临人会躲入课桌下,双手护头,而谭老师在那一瞬作出如此反应让人惊叹和感动。正是这个特殊的“姿势”令四名学生在他的身体和课桌的共同护卫下“死里逃生”。

如果说宋欣宜父母救女之爱尚属于“舐犊之情”,谭千秋则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大爱”的无私。

与谭千秋一样把生的机会留给学生的还有崇州市怀远镇中学的吴忠洪老师。地震来临时,他冲到门口挡住摇晃不止的教室门大喊:“是地震,不要慌,大家快下楼!”而当他发现撤离人群中少了两名学生时,又只身上楼去寻找,大楼顷刻间倒塌……等再找到吴忠洪时,救援人员在已经故去的吴老师身下又发现两名学生遗体。

老师在灾难来临时先救学生、学生逃生后回救老师、废墟下互不相识者相互鼓励、村民千辛万苦离开灾区报信后又返回灾区救援……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生命是如此脆弱,逾万条生命顷刻间逝去。但在大爱面前,生命又如此顽强,发生在废墟上的一幕幕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无私大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王婉民是都江堰市向峨乡的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一直在向峨乡中学指挥救灾却没有组织人去救同样被压在废墟下的老母亲,“我眼睁睁看着自己87岁的老妈被压在废墟下却没有时间救她,知道她已经不行了,我们要想办法尽量多救可能活着的人”;

北川中学1000多名师生被坍塌的教学楼掩埋,只有近百名学生成功逃到安全地带。逃出的男生又冒着接连不断的余震,冲上瓦砾堆抢救被困的同学和老师,女生则在操场上照料救出的伤者;

四川绵竹几名消防战士昼夜奋战,在一所学校教学楼废墟上连续刨出十多名学生。因教学楼在余震下有再次坍塌的危险,战士们接到下撤命令,但他们都不愿离开。“还有活着的孩子!”战士们喊。一位战士下跪大哭:“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15日傍晚确认:汶川地震已造成19509人死亡,遇难人数估计在5万人以上。目前,已有至少10万解放军、武警官兵投入救灾。救援人员已从灾区抢救出伤员6万余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此刻得到最好的诠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难,中国已经“全国总动员”。人们尽自己所能,用可能想到的方式为救灾尽力:成都锦江区妇产科医院,众人围出一隅为即将临盆的母亲留出“人墙”产房;都江堰一个私人小卖部在大地震后坚持24小时营业,生活必需品低价出售甚至赠送;成都数百位“的哥”自发前往都江堰抢救伤员;从成都到北京、从陕西到贵州,义务献血的人在采血车前排起长队……

“这一刻,我们都是汶川人!”互联网上打出这样的滚烫留言。

现在,与汶川强震的遇难人数同时上升的还有各地的捐赠数字。截至发稿时,全国共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逾13亿元人民币。来自海内外的巨额捐赠仍源源不断。

“面对灾难,没有什么能比人的生命更重要了。爱人,爱中国人,就是最好的爱国、爱民族。”专栏作家顾则徐在网上如此评论。(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5-15 22:47:1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热爱这片土地~~
3#
发表于 2008-5-15 22:59:15 | 只看该作者
人性光辉创造生命奇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发表于 2008-5-21 10:2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的帖子

爱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29 23:1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