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陆引进台湾中学国学教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5 00:2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过去的一年,“国学”呈现出虚假繁荣的局面。易中天说国学从来没热过,李零说国学是虚热,有400万销量的学术超女于丹备受瞩目也备受批评。对于国学普及,似乎是热情多于理性。大陆国学该学学台湾的声音也时有出现。近日,新华出版社把台湾中学使用40年最具权威的国语必修课本引进大陆,以《国学基本教材》为名出版。这是大陆首度引进台湾国学教材。

  以儒雅李安为代表,人们看到台湾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功效,台湾文学文雅蕴藉更具中国情怀。这些或许源于台湾40年来坚持国学教育——80%的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国学基本教材》。据闻,该教材由十几位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大学教授编写而成,40年中几经修订也历经检验,体例科学,深刻通俗,与时俱进、析论具有现代性。引进版分《论语卷》、《孟子大学中庸卷》 。

  原版教材最先由厦门松柏中学的语文教师林采凤托学生从台湾找回来,2006年开始面对高一学生开设选修课,在学生中反响强烈,学生们在为人处事上改变较大,收效明显。

傅佩荣:在台湾 “去中国化”尚未伤及文化筋骨

  国学教育在台湾,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到大学,是连贯地在实施。大学之前主要是《四书》,到念大学,大一国文是必修课,以经、集为主。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主要由专门研究传统文化的大学教授编写而成,供中学生使用。儒家精神是入世的,强调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它和我们当下的现实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教给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规范,简言之是“四维八德”(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教人立身处世。儒学在“人格”培养方面有非常好的方面,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谈“自我要求”,比如,人的价值在内不在外,不靠成功来界定。但灌输式的教育也有负面的一面,老师们选择朱熹注解,朱熹是宋儒的背景,这就可惜。

  这种国学教育谈及功效是有两点,一是让人知道,2000多年以来读书人都是靠这一套来安身立命的,很尊敬。二是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明白可以有这么一个“基础”来安顿自己的心灵。

  大家所知道的,台湾目前推行“去中国化”,在文化上来讲,目前还只是伤及皮毛,没有伤筋动骨。如果未来8年仍然“去中国化”,就很该忧虑了。所以我们文化人很关心这一次选举。

  台湾没有“国学热”,因为从来就没有“冷”过。台湾主要有这么几种方式推广国学,一是儿童读经,每年的比赛有几十万孩子参加;二是宗教界的推广,台湾各教派都承认儒家代表中国文化;第三,相关的民间讲学十分普遍。

  大陆目前关注国学,“热”,是好事,唤起人们兴趣,同时也化解了“**”对儒学的批判,不再认为儒学有害,但儒学,乃至整个国学怎么不错,为什么不错,没有去作讲解。我觉得要真正普及国学,两点很重要,一是,学者对经典有深入深刻研究,每一句话都能讲得通;二是经典要和经验相结合。

  我跟大陆的中学生没有过接触,但接触过高校学生,他们非常聪明,但对西方的东西不能看得全面,这是他们的“质”超过被文化所熏陶的结果,《论语》说:“质胜文则野。”台湾的高校学生们则是文化素养超过了纯朴的品质,这就是所谓“文胜质则史”。二者各有不足,因为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本报记者 徐长云 采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5 00:2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05:2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