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台北11月23日电(评论员 林淑玲)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薄瑞光昨晚抵台,订24日拜会马英九,就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与大陆国家主席胡Jintao的会晤进行简报。这是行之有年的惯例,通常会给台湾带些糖来,他这次如果是捎来美国将批准售台F-16C/D型战机的讯息,并不让人意外。但如果这是薄瑞光此行的“伴手礼”,大陆的不满可以预见,也会对台湾社会再次形成撞击。
奥巴马上台后,改变小布什执政时代的单边主义,使中美关系获得重大进展,这次“胡奥会”后双方签署的《中美联合声明》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即使美国同意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欢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美国在军售台湾的政策上并没有任何改变。
在台湾方面,军购案这几年发展下来,始终存在一种心理面重于实质面的吊诡气氛。一般政府采购所重视的项目,诸如东西好不好?是否需要?合不合用?价格会不会太贵?向美国买武器时都是其次。这是百分之百的卖方市场,只要美国肯卖,台湾很少不照单全收,连杀价都很困难。美国把军售做为牵制大陆的筹码;台湾则是买一种“自认为安全的感觉”;马政府的军购还多了一项安抚民进党及绿营支持者的功能,彼此相互为用。
所以,包括名律师陈长文、民主行动联盟学者张亚中等团体近年来持续不断发表文章、乃至以行动抗争,呼吁政府停止部分对美军购,将省下来的钱用于教育或建设,提升台湾生活品质,纵使在民间得到不少的支持,却得不到官方正面回响。这不难理解,因为台湾反军购人士挑战的是一个庞大的结构性问题,里面有美国政府的利益、军工产业的利益、台湾政府及特定政客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当然没那么容易撼动。
这就好比,某人买一颗苹果,如果只是为了要吃它,那很简单,只要品质好、价格合理,付了钱就可以带回家。但如果卖买这颗苹果,背后涉及复杂的利害关系,买方不得不买的时候,以天价带回一堆烂苹果也是有可能的事。
对美军购在台湾不同政党执政时,也有不同的气氛。民进党执政期间两岸冲突一触即发,对军购非常积极,透过各种管道,砸下大钱,赴美游说争取美国售台更先进的武器。当时在野的国民党并不支持,频频透过“立法院”的席次优势进行杯葛,闹到民进党还去华府告国民党的状。但在国民党执政后,蓝营态度立刻180度大转变,非但不再反对军购,马政府更全力争取军购。其间的差别在于,民进党买武器是准备跟中国大陆打仗,国民党买武器则是为了创造战略空间,也避免被绿营戴上“亲中”、“马统”的帽子。尤其最近两岸签了MOU(金融监理备忘录),准备要签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马政府积极向美国买武器,讲白了也是为了做个样子出来安抚绿军选民。
况且,以美国外交政策上擅长的两手策略,华府在台湾永远不会单押一边,像这次薄瑞光访台,除了向马英九简报北京的“胡奥会”,也预定拜会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美国卖武器给台湾,也是维持华府与民进党的连结,保持在红蓝绿之间的回旋空间。最近,民进党对《中美联合声明》炮声隆隆,薄瑞光专程从华府来给绿营要角摸头,大家的气应该很快就消了。美国以军售两面讨好蓝绿,面子、里子都赚到了。
美国持续军售台湾,必然挑战美中关系的敏感神经。不过,如果将之放进两岸关系、红蓝绿关系的架构来看,这也不是短期内所能解决的问题。美国能以军售案牵制两岸、马政府必须以军购让台湾民众“自认为安全”、安抚绿营支持者,都是“需求创造市场”所造成;未来两岸关系若能进一步发展到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以及其他和平稳定架构,台湾对美军购的需求必然会渐次退场。
马英九上任才一年多,两岸关系有现在的发展已经相当不容易,就现状及趋势来看,两岸交流愈频繁,引发冲突的可能性愈低。等到台湾主流民意不支持砸大钱买武器的一天,执政者自然必须调整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