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11-12 20:58:53
中评社台北11月12日电/联合报黑白集今天的文章说,昨日报端的两则新闻,令人看得心惊肉跳。
其一: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发表报告指出:台湾经济出路之一,在于扩大与中国合作,但可惜时机已迟误了十五年。
报告说:“台湾经济策略重心,如不是扩大与中国投资贸易,不知还会是什么?”报告又说:“但是,台湾和大陆做生意,最能获利的岁月已经错失。”“八○年代,中国迫切需要台商这样的中介以与世界接轨,如今已不需要了。”报告没有说的是:整个九○年代至二○○八年以前,台湾的主政者沉溺在“中国崩溃论”及“正名制宪”的幻梦之中。
其二: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率采购团来台,宣示在台采购的金额会突破三十亿美元(九百七十五亿台币),并称:“不会少于这个数字。”梁书记所到之处,前呼后拥,宛如被一群孩子簇拥的圣诞老人;连鸿海集团掌门人郭台铭都说:“我代表台商向梁保华鞠躬,表达诚挚谢意。”同一天,另一则新闻指出:野柳游客今年破一百万人,领到“观光局”纪念奖的是一个大陆观光团。
文章说,由于人文与地缘关系,自蒋经国开放两岸后,台商其实是首波进入大陆的“外商”,当时大陆的改革开放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接下来在李登辉的“戒急用忍”及陈水扁的“正名制宪”中,台湾却坐视流失了美国智库所说的“十五年时机”。
现在,再也没有人敢对大陆采购团“戒急”,亦无人敢对陆客观光团“用忍”;但谁来赔偿台湾丧失的十五年关键时机?又谁能平抚国人在面对大陆采购团及观光团时,内心不由得生出的忧虑与不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