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孩子當音樂家,我要他們快樂! | 2008/3/17
文∕蘇孝華博士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學系助理教授 美育台中北屯分校家長
對於孩子,我期望我跟妻子做到幾件事:一、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受用一輩子;二
、訓練他們基本的生活技能,讓他們未來可以自理生活;三、熟讀聖賢書,明白做人的道理;四、
有個愉快的童年。
有了孩子,開始學當爸媽。
彥勳三歲半的時候,台北的堂哥、堂姐們,在某知名的打擊樂教室,從小學會了音樂及樂器,我也
想提供孩子一個用音樂陶冶自己的機會,於是我帶著彥勳去該知名的打擊樂教室,報名了「親子班
」。
期待被滿足的好奇心
上課後發現,四十分鐘的課程,一個鈴鼓、一個三角鐵,十一個小小孩,輪流上去敲一下,也差不
多就快下課了。而彥勳因為在家裡玩鈴鼓、三角鐵玩得不想玩了,對那些樂器自然不感興趣,就跟
其他兩個小朋友,跑到旁邊去敲大鼓,卻遭到老師的制止。由於不能滿足我孩子的好奇心,所以上
了三次課後,我就跟該處的負責人說:「我不要孩子當音樂家,我要他們快樂!我更不希望你們抹
煞了我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就不再去了,雖然,問題是出在我們自己。
樂見孩子快樂玩音樂
後來,妻子從雜誌上看到美育,我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到北屯分校試上了一次課,沒想到彥勳立
刻喜歡上美育,而美育也提供每個孩子一份樂器,讓他們開開心心的「玩」。加上工作人員跟老師
們都非常親切,有愛心。我們立刻決定,讓彥勳跟妹妹,一同到美育上課(其實是玩)。今孩子們
每次都很期待禮拜五晚上去美育玩。此外,我們不但跟美育的老師們成為好朋友,也跟同學們的家
長成為好朋友,大家常分享自己生活上的教育經驗,我們對孩子教育的理念都很相近。
與妻子的教育理念
對於孩子,我期望我跟妻子做到幾件事:
一、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受用一輩子;
二、訓練他們基本的生活技能,讓他們未來可以自理生活;
三、熟讀聖賢書,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有個愉快的童年。
最後,我要再說一次「我不要孩子當音樂家,我要他們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