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大陆与台湾,可以结合两岸特色与能力,发展出互惠与双赢的文创产业合作模式。
中评社台北10月17日电(作者 谢明辉)中华文化渊远流长,5000多年的历史精华,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有别于军事、政治、经济的硬实力,以深厚文化意涵为基底的中华民族,透过超强软实力的展现,将会成为具有高度影响力的重要国家。而国际趋势皆以视文创产业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策略,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大陆与台湾,在文化底蕴上拥有优势,有效结合中华文化与创新,运用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创造国际竞争优势,发挥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更是两岸政府不可忽略的发展重要策略。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亚洲国家的经济、文化实力,已是未来备受关注的明日之星。而大陆更是藉着2008北京奥运、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与张艺谋的印象系列等,吸引了国际各界的目光,同时也显示出北京政府推动文创产业的强烈决心与企图。而成功保存中华文化的台湾,更发展出丰富且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有如高雄世运会与台北听奥的开闭幕式表演。另外,琉璃艺术品知名品牌的琉璃工房,更是文化创意产业“名利双收”的明星产业。由此可知,两岸的文创产业发展,皆有不错的表现。不过,与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与韩国相比,仍有一段差距,因此如何提升文创产业的产值与影响力,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舞台上获得成功,发展出适合两岸且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模式,将是影响两岸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台湾文创产业的执行概况:
对此,更可以从马英九“总统”的今年的“国庆”致词,了解到台湾政府对于文创产业的立场与发展基础。马英九于致词时,特别强调了具有中华特色的台湾精神。马英九表示,“台湾人民用台湾的空间和台湾人力,发展出了一个丰富中华文化的模式,也就是‘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例如台湾对于正体汉字的保存就不遗余力,甚至努力要把正体汉字申请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的遗产,这在其他华人地区根本看不见”。此外,马英九认为,“台湾文化归纳起来有6项核心价值:正直、善良、勤奋、诚信、进取跟包容。这些精神在中华文化里都有,但是在台湾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透过这进一步的发扬,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所以这60年来我们在台湾打造了一个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国人’共同的资产与骄傲。”因此,在中华文化与台湾在地文化之结合,形塑出一个完整且创新的文化精神,台湾精神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让台湾文化成为台湾文创产业充满吸引力与竞争力的一项重要资产。
从政府推动之政策来看,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于2002年开始以“创意台湾”(Creative Taiwan)为发展目标,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期待藉由艺术创作和商业机制之结合,创造具在地文化特色之产品,同时也藉以增强台湾人民的文化认同,与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价值。而2003年至2007年所执行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为台湾在“国家”发展上文创产业的首期计划。该计划由“经济部”组成跨部会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及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小组办公室,由该推动小组办公室担任跨部会推动组织之幕僚,同时负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之汇整、跨部会整合工作与产业整合服务单一窗口。
此外,也将文化创意产业之范畴加以分类为13个类别,包括视觉艺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数位休闲娱乐产业,并且分别由“文建会”、“新闻局”、“经济部”和“内政部”四个单位担任主导机关。而推行首期计划所带来的成效,根据中经院资料,台湾文创产值于2002年约4353亿元,2007年则成长至6329亿元,平均每年成长7.73%比台湾同期GDP平均成长率3.7%高一倍。而其所创造的就业人数,也由2002年的16.2万人增至2007年21.1万人。此外,文创产业所带来的附加价值也从2002年的2311亿元,提升至3354亿元。 而这些数据也显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文化创意发展计划的推动上带来了一定的效益。
而第二期计划则为,“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执行期程自2009年至2013年,以“环境整备”及“旗舰产业”作为方案主轴,希望能立足台湾,开拓华文市场,并进军国际,以使台湾成为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汇流中心。根据“文建会”的看法,表示“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系针对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困境及产业需求,提出问题分析及推动策略,规划“国内”文创产业发展之蓝图。本方案提出二大主轴和六大旗舰产业。二大主轴分别为“环境整备”及“旗舰计划”。
根据“文建会”资料,“环境整备”包括资金挹注、产业研发辅导、市场流通及开拓、人才培育媒合及产业集聚效应等五大策略,着重于建构完产之发展环境,使文创产业皆能获得适当辅导与协助。“旗舰计划”是从现有各产业范畴中,选择具产值潜力、产业关联效益大的业别,包括电视、电影、流行音乐、数位内容、设计及工艺产业等六大产业,针对其发展特性及需求提出规划,予以重点推动,期能发挥领头羊效益,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除了希望藉由政府政策的推动与民间创意能量的发挥,对台湾经济转型发展以及民众生活型态的改变,产生关键性之影响,并能够整体地从文化面、创意面、艺术面、设计面来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进一步从台湾文创产业运作现况来看,随着台湾社会逐渐成熟,有越来越多人重视文创产业的发展。早年台湾发展文创产业,文人兴业多于商人从文的型态,多是以文化人或创意人将其创意产业化。但是,文创产业之推动,除了要有具有文化特质的文创概念做为基石外,也需要将其概念加以产业外,建立实际的产业销售机制与产业经营行销模式。台湾文创公司董事长王荣文认为,近年来,有更多投资与活力投入到文创产业领域,台湾华山文创园区首家自营店“1914 Connection”的开幕与提供台湾地方特色产业与文创商品销售的“台湾好?店”此类型空间的陆续出现,也显示台湾文创产业逐渐从“概念化”迈向“产业化”,从“个体户”到“平台化”的发展阶段。而在转型过程中,政府配套措施的制定与推动与社会力量的配合,更是影响台湾文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儒家文化共同体,中、日、韩文创产业推动之比较:
而各国为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变革,纷纷对于文创产业做出不同的规划与产业发展模式,无不希望成为国际上兼具竞争力及文化意涵的特色产业。不过,各国由于各自历史与社会情况之特殊性,政府在推动文创产业上,介入程度有所不同外,也针对不同的重点产业加以发展。而中、日、韩三国,为目前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上具有显着成果的亚洲国家。同为儒家文化共同体的中、日、韩三国,韩国与大陆强调由政府强势主导文创产业之推动,但日本则以民间力量为发展主力,两种模式在不同领域都有优异的成长表现。以韩国为例,韩国政府在推动文创产业的过程,表现出政府主导与民间力量的配合,共同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产业模式。而北京政府则是近年来积极推动文创产业的国家,在官方的高度支持下,许多城市的文创产业都有高度的成长与表现,成为未来备受期待的重要经济支柱。 (一)大陆
2008年的北京奥运展现了大陆充满崭新动能的新形象。拥有博大悠久深邃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传统,大陆在现代化与创新的潮流趋势下,前卫建筑的林立与政府的积极推动,让大陆的文创产业之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对象。此外,大陆各城市,更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为该区域的重要策略与未来远景,在可预期的资金、资源与人力的投入与政府强势推动文创产业的决心下,大陆未来文创产业之发展,各界更将拭目以待。
北京政府,近年来对文创产业之推动有相当丰富的成果,著名的北京798艺术特区,其除了是近两百家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策展人办公室及咖啡馆、酒馆等的集聚地外,也有许多国际旅游刊物将该区列为北京三大旅游胜地之一,可以说是与故宫、长城齐名的著名景点。此外,在其文化部的主导下,更于2003年开始积极提振文化产业,陆续打造多个艺术村、文化产业特区与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更让许多地区的文化产值达到千亿人民币以上。以上海与杭州、苏州一带为例,除了与高科技园区结合成立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与上海动漫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外,更包括超过十个的数位娱乐、动画、漫画相关的园区。
北京快速成长的文化产业,更可以从惊人的“量”,瞭解到官方想展现的雄心壮志。尽管不少产业市场仍待开拓,而大陆民众的消费习惯也待养成,而“中央政府”的介入程度过深,也有其危险性。但北京当局的文化产业已出现明显的市场产销、经营、运作系统。
(二)日本
日本的文创产业,以动漫产业为主力,素有动漫王国之称,为全球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大前研一就曾在《质问力》一书中提到:“动漫与电玩,是日本的强项,虽然大陆与韩国都想急起直追,但始终超越不了。”不过,日本的文创产业,尤其是动漫与电玩,以民间力量为主,大企业的支持是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关键。在日本,广义的动漫产业在民间力量的支持下,已是日本第三大产业,相关产值已占日本GDP10%以上。
1995年,日本发表《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报告,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2001年,更明确提出10年内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识产权国。日本创意产业的主要推动机构,分别为文化部与经济贸易产业部,各针对文化与产业面进行政策上的推动。而成功运用的产官学合作模式,透过政府提供法律和政策面的支持与保障,学术和研究单位负责信息支援以及大型企业和市场客户的大力支持,让日本文创产业发展得到非常显着的成果并且带来丰富的利益。当然,也同时展现了日本强大的文化渗透力,更成为他国在文创产业上很好的启示与借鉴。
(三)韩国
韩国经过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政府了解重工业经济并无法足够支撑一国的经济发展。因此,1990年代后期,政府陆续推动文化产业之相关法案与发展,通过《文化产业促进基本法》并分别建立文化产业委员会与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学院(KOCCA)。前者为官方单位,负责推广与监督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学院。后者则为半官方半民间的机构,隶属于文化观光部的文化产业局,为实际推动文化产业的执行单位。
韩国推动该产业之发展,以强势主导的方式投入多数国家资源,并且强调与大型企业的支援。此外,韩国政府将文化产业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也搭配有效的政策与措施与政府积极发挥协助之功能与社会基础条件之配合,以及信息建设的完善,更加速推动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更是韩国政府最重视的方向。而为了提升该产业的优势与回应外来之竞争优势,除了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策略进行整合外,加强创意内容之研发,推动产业革新,超越国际企画、制作及物流水准,才能真正确保韩国文创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而韩国文创产业,则是凭藉韩国影视的输出在亚洲地区获得很大的成功,以《大长今》的制作单位韩国文化广播公司MBC为例,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单单在全球60余国播出的《大长今》剧集,周边经济效益早就超过了新台币900亿(一出电视剧约等于750万台EeePC创造的产值)。韩国文创产业的成功,不仅让韩国摆脱陷入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困境、逐渐达成“世界5大文创产业强国”的目标外,更透过“文化外交”,扩大全球对韩国文化的能见度。 三、未来台湾文创产业的三大核心策略:台湾心、中华情、世界观
(一)台湾心
台湾社会本身具有丰富在地特色的多元特质,可以从不同领域观察,以音乐产业为例,许多台湾流行音乐就曾尝试融入传统戏曲与客家文化等元素。此外,台湾原住民音乐更多次为台湾在国际乐坛上发声,广泛受到国际的回响。由此可知,台湾文化具有多元特质,有效发挥台湾在地精神,结合创新力,建立台湾文创产业的独特品牌魅力,更是台湾文创产业亟需努力达成的目标。
(二)中华情
两岸共同拥有丰富的中华文化之背景,让彼此在华人世界的文创产业上具有明显的文化优势,台湾近年来在文创产业上创造了许多具有地方多元特色的成果,而大陆则是透入了许多资金与活力兴建了许多文化创意园区。因此,透过两岸文创产业之合作,整合两岸在文创产业的能力与优势,建立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平台,可成为未来两岸文创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三)世界观
全球化下,各国文创产业将面临更多挑战与竞争。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本国文创产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更全方位的世界观进行文创产业的推动。除了结合本国在地特色与整合中华文化优势外,台湾更需要透过向上提升、向下扎根的双轨策略,让台湾文创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持续的影响力。不仅要多建立和创造与世界合作的平台与交流机会,也要让台湾人民透过美学教育,达到文化素质的培养,丰富本身在地社会的文化底蕴,持续发挥台湾文化的品牌特色与魅力,同时广化与深化台湾文化创业的影响力。如此,才能让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更加惊艳国际,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综言之,台湾文创产业拥有丰富的中华文化为文化底蕴,应该运用文化优势让台湾成功站上文创产业的国际舞台。此外,台湾海洋文化的多元特质与宽广的世界观,更让台湾的文创产业充满追求创新的能力。而台湾文创产业的自由创作环境,更让台湾文创产业的保有持续不懈生命力之来源。因此,融合台湾在地特色的文创产业,在有效结合具有台湾精神的中华文化与创新能力,以及多元宽广的世界观,才能让台湾的文创产业真正成为活络经济的新动力,并且提升台湾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而透过亚洲国家的文创产业发展经验,更可以了解到政府与民间力量,适当扮演与发挥自己的角色与功能,对于文创产业之成功与否更是重要的关键。当然,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大陆与台湾,也可以结合两岸特色与能力,共同发展出让两岸互惠与双赢的文创产业合作模式。
(作者为台湾竞争力论坛执行长兼创意舞蹈团团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