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蒋介石为什么没有收复香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16: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1年12月8日,也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一天,日军开始了进攻香港的作战行动。18天后,港督杨慕琦举(上图)白旗投降。香港惨遭日军铁蹄下蹂躏达4年之久。


1941年12月08日,日军占领香港后举行的入城仪式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出于需要中国出兵保卫缅甸和印度的目的,曾主动提出与中国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及签订新约的谈判。谈判之初,蒋介石曾坚持一定要收回香港;但后来在英国的威逼利诱下,蒋介石的立场逐步软化,最终没有将收回香港的内容写入中英新约,仅仅要求英国在口头上承诺在战后同中国商讨九龙问题。



1942年,蒋介石曾向英国政府提出过收回香港的要求。1942年2月访问印度期间(上图,蒋介石访问印度期间会见圣雄甘地与尼赫鲁),蒋介石会见了甘地和尼赫鲁等人,支持印度的独立要求,以促使英国在远东的殖民体系瓦解。蒋介石的这一态度在国内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高潮,在国际上也得到了正义人民的同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三天后,远东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在杜鲁门总统的授权下,发布了第一号受降令:凡在+++国(满洲除外)、台湾、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之日军,均应向蒋介石投降。战争期间,香港地区隶属于中国第二方面军所辖的作战区,兼任香港总督日军南支派遣军第23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也常驻广州。这一切都说明驻港日军应向中国军队投降,中国理应在此时收回香港。而此时声望正隆的蒋介石也的确打算借此良机收复香港。


1941年12月13日,日军第23军参谋长多田督知越过九龙桥进入香港
日本投降后,许多人建议蒋介石趁英军远在千里之外鞭长莫及的机会先斩后奏,派兵从广九铁路径直占领香港,然后再与英国人交涉。在接到盟军的一号受降令后,蒋介石随即任命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为接收广州、海南、香港等地的受降官,命其所部新1军和13军做好接受香港的事宜。张发奎接到命令后,即将这两个军集结于靠近香港的宝安地区,做好了收复香港的准备。



就在张发奎(上图)枕戈待旦准备率军收复香港之际,却迟迟等不到蒋介石的进军命令。原来此时的蒋介石早已失去了收复香港的热情,而将注意力专致于发动内战。蒋介石知道:发动内战少不了英美的援助,而倘若此时出兵香港,则势必会与英国人发生冲突。为了换取英国人对他发动内战的支持,蒋介石竟然不顾全国人民的愿望,连续两次声明中国无意于以武力收复香港,希望此事能够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幻想通过美国的干涉来实现香港的回归。



对于麦克阿瑟(上图)的一号受降令,邱吉尔政府表示拒绝接受,诡辩称战区不能覆盖主权,明确表示拒绝中国军队在香港受降。实际上,早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邱吉尔就曾向蒋介石咆哮道:“不经过战争,休想从英国拿走任何东西!”1944年初,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名叫“香港计划小组”的机构,并确定了不惜动用陆海空军及预备部队协同作战,武力占领香港的方针。为了配合预期的军事行动,英国人还向香港派遣了大批间*。



日军占领香港后,侥幸脱险的英国海军军官与中国军队合影
日本投降前夕,英国外交大臣贝文通过秘密渠道通知了尚在日军监狱中的前港英政府官员金逊,让他设法在日军投降后设法暂行港英政府的管理职权,直到英军到达香港成立军政府为止。金逊获释后即向日军提出建立临时政府的要求,并命令日军维持社会秩序,等待英军登陆。



日本宣布投降前两天,英国参谋长向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蒙巴顿勋爵(上图)下令:由英国太平洋舰队执行重占香港的任务。与此同时,英国太平洋舰队海军少将夏壳率领一支特遣舰队启程开赴香港。为了配合海军的行动,英国还从东南亚战区司令部派出了大约一个师的陆军兵力前往香港。
英国人很清楚,如得不到美国的支持,他们是很难重返香港的。所以,他们打起了美国牌。8月18日,英国新任首相艾德礼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表示英国不能接受麦克阿瑟的一号受降令,同时强烈要求杜鲁门指示麦克阿瑟重新发布命令,由英军在香港接受日军的投降。就这样,美国人的态度在此时成了事情的关键。


蒋介石与丘吉尔、罗斯福在开罗会议上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美国人是支持中国收回香港的。罗斯福政府当时的意图很明显,是想通过此举来鼓励国民政府继续对日作战,从而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同时借力打力,趁机瓦解英、法在远东的殖民体系,将在东亚盘踞一百余年的英、法势力彻底排挤出远东,并取而代之。所以,在开罗会议上,罗斯福总统曾敦促邱吉尔政府在战后将香港归还中国,使之成为中国控制之下的一个国际自由港,但遭到了邱吉尔的断然拒绝。
日本投降之后,随着形势的变化,美国支持国民政府收回香港的立场发生了变化。几乎是在纳粹德国投降的同时,冷战“铁幕”在欧洲徐徐降下。在这场关系到战后美国切身利益的争夺中,美国人需要英国与他站在同一个战壕里,所以,杜鲁门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由支持中国收复香港转向支持英国重返香港,因此告之麦克阿瑟:“为了更顺利地接受香港地区日本军人的投降,须将香港从中国战区的范围内划出来。”


杜鲁门与丘吉尔、斯大林在波兹坦会议上

对于美国人态度的大转变,正忙于乞求美援、准备大打内战的蒋介石只有逆来顺受。既然美国人不希望他中国收回香港,那就只好惟命是从了。但在放弃收复香港之时,蒋介石还想给自己争点面子。8月20日,在致杜鲁门总统的电报中,蒋介石一改要求收回香港的初衷,仅仅要求“在未来的受降仪式上,驻港日军应向中国方面的军事代表投降,美国和英国均可派代表参加这一受降仪式。在受降仪式后,英国人将在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授权下,派遣军事力量在香港登陆。”但是,美国人就连这一点面子也不给蒋介石。在回电中,杜鲁门表示:“美国不反对一个英国军官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面对美国人的强硬态度,蒋介石也只得表示“愿意授权给一个英国军官,让他去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同时派一名中国军官和一名美国军官赴港参加受降仪式。”



蒋介石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一再妥协,使得英国人得寸进尺。邱吉尔(上图)政府认为,作为中国战区最高司令官的蒋介石,无权委派一位英国军官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因此,英国政府宣称:它所能做到的,仅仅是欢迎一名中国代表和一名美国军官一起出席受降仪式,而且只能以“以中国战区最高司令个人代表的身份参加受降,如果有什么文件需要签署的话,他们只能作为见证人而签字,除此之外,别无所为。”面对英国人的嚣张气焰,自感脸面无光的蒋介石万分无奈的告诉杜鲁门:不管英国方面接受与否,他都将以中国战区最高司令的身份,任命夏壳作为他的受降代表,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蒋介石还表示,中国一方面要尽力避免与英国人在香港发生冲突,同时也做好了不惜以武力DIZHI英国人在中国战区之内所采取的行动。
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是英国人始料不及的,摆在宝安地区的国民党两个军也使英国人如芒在背。为了能够顺利重返香港,英国人不得不接受蒋介石的建议,同意夏壳同时代表英国政府和蒋介石在香港接受日本人的投降。英国人作了让步,蒋介石也只好送个顺水人情,将香港拱手奉上。


蒋介石送给各二战胜利国元首的签名照

1945年8月20日,英国海军特遣舰队从菲律宾苏比克湾在香港登陆。9月1日,夏壳以驻香港英军司令的身份宣布成立军政府。同日,蒋介石派遣的中国军事代表团也抵达香港,与夏壳达成了如下协议:国民政府同意英军占领香港;作为交换条件,港英当局同意国民党军队可以在1947年8月15日之前由广州进入九龙,然后换乘轮船北上,从香港开赴内战前线。根据这一协议,总共有10余万国民党军队假道香港开赴内战前线。


晚年蒋介石

1946年5月1日,被日军囚禁3年零8个月的前港英总督杨慕琦返港重任总督,恢复了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在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下,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脚步迟了整整半个世纪。
附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4 16:06:02 | 只看该作者
蒋公的这身行头还是蛮帅的 军阀的派头十足 最喜欢看的还是他穿国军的制服和穿长衫的样子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4 16:06:07 | 只看该作者
......翻不完的历史,恨不尽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4 16:06:1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没统一,心情很郁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4 16:06:13 | 只看该作者
还“香港”啊?外蒙古、琉球???他们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8:1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