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和平协议的基础
两岸和平协议的基础
fficeffice" />![]()
两岸和平协议的基础就是“一个主权,两个治权”。
两岸目前尚未结束敌对状态,尚未签署和平协议,尚未构建和平发展框架,‘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尚未最终达成共识。因此,缓和稳定的根基不能说是牢不可破的,反而还有可能发生短期的停滞,甚至出现暂时的逆转。
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 马英九">马英九ersonName> 先生为了与民进党达成政治妥协的共识,必须与大陆方面达成“不统”的政治共识;可是同时,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马英九">马英九 ersonName>先生为了与大陆达成政治妥协的共识,又必须与民进党达成“不独”的政治共识。问题就在于大陆方面能与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马英九">马英九 ersonName>先生达成“不统”的共识吗?民进党方面又能与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马英九">马英九 ersonName>先生达成“不独”的共识吗?![]()
坦率而言,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马英九">马英九 ersonName>先生想不想与大陆方面“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构建和平发展框架”呢?如果有,就要果断切割,铁腕统治,暂时的高压政策,最终会得到 台湾人民的理解。
马英九先生能不能设计出“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和平协议草案呢?或者说到底怎么个“不统、不独、不武”法呢?
只提一点,“不统、不独”本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
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关键是两岸的或台湾的政治定位,这个问题最重要,牵涉到各个方面。两岸的政治关系一直敏感。自胡Jintao首次表示“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后,这一问题已经“脱敏”,而且急需讨论了。
这是中国大陆最高层,就两岸的政治关系和政治框架,首次表示可以进行探讨。关键的问题就是哪里是突破口?
第一就是领土跟政权要分开。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是历史形成的,自然形成的。政权是人为的。不一样。
第二要把主权跟治权分开。主权跟领土对得上号,是同一个层次的问题,因为领土是自然有主权的。而我认为政权是治权,统治权主要是治权。中国主权应包括大陆和台湾。
第三要加强互信,增进交流。尤其要建立军事上的互信,大力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个政府就是代表一个政权,领土代表一个国家的范围,自然历史形成的。要准确表达,(就是)在一个中国之下的两个平等的互不隶属的政权。这个主权不能分开,必须是统一的。
换句话说,这一个中国里头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大陆、一个是台湾,假如中国有一个主权,那这个主权包括大陆跟台湾,没有理由说台湾不能享受这个主权。如果让台湾分享主权,国际空间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方说,不能制造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也不能影响一个中国的主权。假如让台湾以中国台湾的名义参加联合国做观察员,它既不影响一个中国的主权,也不影响一个国家一个中央政府,但在这种状况下,台湾就分享了这个中国主权,分享了国际空间。
一个民族大陆当然能接受,本来就是一个民族的。但是,一个民族也可能有两个国家,所以 “一个主权,两个治权”是最根本的。
台湾怕没有尊严,不平等,大陆怕的是主权再造。主权是共同的,是整体完整的,现在假设说,也分给台湾一块主权,大陆也是一块主权,这就把主权分开了。其实主权是一个。和平协议应厘清主权概念。
一个主权,这个主权就代表国家,代表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治权主要是政府,允许你高度自治。过去那么多年,两岸关系风风雨雨,其实我们犯了一个很重要的错误,就是把主权和政治实体概念相对接。只要是两个主权实体,那就变成两个中国,或者一中一台了。假设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台湾叫“+++国”政治实体?大陆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实体?还不是两个贴着政权标签的主权吗?这两个都不合适。其实很简单,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就可以。
现在参加国际空间也有这问题,大陆的中央政府国际空间如此广大,台湾完全可以和大陆组团,一起参加国际空间,实际效果非常好,迅速扩大了国际空间,而又不少什么?
实际情况是:台湾已经没有了代理大陆的资格,更没有资格去争主权,台湾不是主权独立国家,这是共识,也是事实。
迫切的是,就要在“一个主权,两个治权”原则的基础上,两岸不应预先设定其它太多前提和条件,首先应该先谈起来,要不拘形式,并且要多站在对方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大家都拿出诚意,要从两岸民众利益出发。两岸人民都不愿意看到发生战争,两岸越快结束敌对状态、越早达成和平协议越好。两岸已经隔离近60年,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不同,大陆也明白,要最终得到绝大多数台湾民众的认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但只要有这个基础,大陆可能会逐渐推出相关措施。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最终会消除误解与隔阂,最终会达成“统一”的共识。
还有重要一点,两岸关系的缓和是正常的,稳步发展也是正常的,甚至和平统一也是可能的,但绝对不能减缓军事力量的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