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灾与台湾民主的**化
台湾民主化二十年带给社会最大的变化是无所不在的泛政治化。选举期间夫妻由于政见不同而离异、父子因为政见不同而反目,甚至老友也由于政见不同而老拳相反,酿成命案。经历过**的人想必都不会感到陌生。台湾民主**化也算是世界民主历史上的一大创举。也难怪前国民党主席连战曾引用大陆的顺口溜“不到台湾不知道**还在搞”。其实在台湾,不仅选举时如此,非选举期也一样。记得大陆电影《英雄》在台湾上映时,被批有大一统思想。我第一次到台湾时,我的名字也被指含有大一统含义。当时自己还很为选择衣服或领带而苦恼。红色(大陆)、蓝色(国民党)、绿色(民进党)统统不能考虑。也算是体会到了什么是民主社会下的自由。后来甚至大熊猫来台湾也被描绘成统战工具。不过,话说回来,当一场五十年一遇并造成近六百人死亡的严重水灾发生时,再度被政治化却是出乎本人意料的,这毕竟已经超过为人的底线。
马英九防灾、救灾无能无力,被媒体、民进党围剿实属应该。然而,民进党一方面指责国民党无能,无法体恤民情。另一方面它执政的县市却扣发救灾款、自己的党主席去视察灾区却住五星级宾馆、更发生了民进党议员袭打抗议灾民的恶性事件。而这位议员打人的理由以为是“国民党派来乱的”。难道国民党的支持者就不能抗议不公、不正?哪按照这个逻辑,马英九干脆不用去救灾了,反正受灾的地方都是绿营执政。
民进党一方面指责马英九拒绝外援,另一方面却拒绝大陆的积极援助。当大陆捐赠的首批一百套组合屋抵台,屏东县佳冬乡乡长赖宪和表示,外传这批组合屋含甲醇,且屏东县县长曹启鸿已募得够用的组合屋,因此佳冬乡拒收这批组合屋;他并表示,因为不需要,所以这批组合屋运到哪里都无所谓;大陆国台办马上表示,来台组合屋都经过检验,不含甲醇;“内政部”也派员开柜验屋;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佳冬乡有超过三百户灾民登记需要组合屋,赖宪和才改口,不但接受这批百套组合屋并且又多要求了一百五拾套。显然,在民进党心目中,灾民的需要还是比不过政治的需要。在他们看来,如果灾民住上大陆提供的木板屋,他们就心系大陆了。可是他们为什么就不怕这些灾民心系日本、美国?如果如此担心,干脆别要马政府的援助算了,否则,这些灾民可就都心系马英九了。
不过一切都政治化的台湾,这次还是有个例外。那就是**来台。本来,由受灾不重的高雄市政府邀请**而不是宗教团体就是文不对题。而且灾区信仰的多是天主教和基督教,和藏传佛教无关。而且谁都知道**是一个高度敏感的政治、宗教人物,就是西方国家邀请**都要小心拿捏。今年西方大国法国在中国的报复和压力下也不得不低头,都是前车之鉴。在救灾紧张关头,大陆还是最积极的援助方,此时邀请**来台,摆明了是要一石三鸟:打击马英九、激怒大陆进而冲撞两岸关系、拉抬自己的声势。显然灾民成了民进党的人质,是要发“国难财”。然而,奇怪的是,绿营却一再宣称****来台湾是单纯的人道宗教之旅,没有任何政治目的。何以单纯的救灾物资组合屋有政治目的,一个敏感的政治人物**反而没有政治目的?**是本着善意,大陆难道不是本着善意?去年大陆发生汶川地震,陈水扁执政下的台湾不也是积极捐款捐物,哪个时候大陆可曾怀疑过民进党的政治目的?不过荒唐的事情还有,当马英九“从善如流”,迅速批准民进党的邀请,却又被民进党指是为了转移自己救灾不力。马英九是不是感觉比窦娥还冤,为满足民进党的要求,不惜触怒大陆,不惜拿自己的唯一政绩两岸关系做赌注,居然仍然被政治化解读。不过本人是要有一问:何以民进党邀请**不是政治,而马英九同意反而是政治了呢?真是邀请有功,批准有过?难道民进党盼望的是马英九否决?结果马英九出人意料的同意了,反而让民进党失望了?
当然在这场“**罗生门”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根据绿营做的民调,居然近七成的民众认为和相信**不具政治性,是基于人道关怀和宗教祈福。就是蓝营也有近六成认为与政治无干。至于**访台对两岸关系是否会有负面影响,民进党民调显示,五十二%的民众认为不会,三十九.九%认为有影响。真是有什么选民就有什么政治人物。台湾民主**化,自己被政治人物玩弄于股掌,难道台湾百姓不是要负起最大的责任吗?
文章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