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我他会死」fficeffice" />![]() ![]()
【经济日报╱社论】2009.09.03 03:39 am
外贸协会董事长王志刚日前表示,不要怕中国大陆越来越大,重要的是如何发挥台湾优势,做到「没有我他会死」,与我们的看法不谋而合。不过他希望今后要做到,但我们认知台商早已做到,而且已是既成的事实了。
我们可以举台商在大陆投资,利用两岸优势互补、相互结合、密不可分,「没有我,他真的会死」的实例:
其一是根据资策会信息市场情报中心的数据,2008年台湾海内外生产的信息硬件产值高达1,103亿美元,其中许多产品产量高居世界第一、二位,国际间称:「台湾是信息硬件重镇」;可是其最大生产地在中国大陆,台商在大陆生产1,013亿美元,占海内外生产总值的92%。而中国大陆信息硬件产值估计超过1,200亿美元,在世界名列前茅,故被国际称为「信息硬件生产王国」;但其中台商在大陆生产的1,013亿美元,也高占其生产总额的84%。因而台商在大陆生产的信息硬件1,013亿美元,在两岸信息硬件产业中,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已到密不可分的境地。
若没有台商生产,则大陆本地非台商生产的笔记本电脑(NB),只有200多亿美元,而台湾本身及在其他国家生产的更少,只有90亿美元,两岸产值均微不足道,谁还会重视?更谈不上「信息硬件生产王国」与「信息硬件重镇」了。此例充分显现两岸优势互补,「合则两利、分则皆输」的局面。
其二是两岸NB产业的发展。2001年全球NB生产2,500万台,其中台湾生产1,400万台,高占56%居世界第一位。而该年因网络泡沫破灭,全球经济陷入衰退,NB的营销跨国大企业,如戴尔、IBM、惠普等,都要求台湾NB代工厂降价,以低价推销突破经济的衰退。该时,NB生产已属微利产业,不可能再削价。但在这些跨国大企业的压力下,正好台湾开放NB赴大陆投资生产,于是台湾所有NB的生产线,先后都转到大陆生产。由于两岸的优势互补,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符合跨国企业的降价要求;削价推销的结果,在全球经济衰退下,2002及2003年NB销售量一枝独秀,呈两位数成长。
至2008年NB全球生产增至1.22亿台,与2001年相比,七年间平均每年增加率高达25%;而其中台商在大陆生产的NB,高达1.12亿台,每年增加率更高达35%。而这七年间全球生产NB增加9,700万台,而台商在大陆生产则增加9,800万台;显然近七年全球NB市场的迅速扩大,全拜台商增产之赐。
全球NB市场近七年能如此迅速扩大,主要是台商将生产线转移到大陆,优势互补成本大幅降低的贡献。每台NB平均出厂价格,自2001年的860美元,2008年降到510美元,下降41%之巨。
该例2008年台商不但为大陆争取了573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也为跨国企业贡献了巨额销售利润,且为台湾带动零组件及配件的出口,并创造三角贸易的服务收入,以及大量就业机会。同时由于大幅降价,使全球消费者享受到价廉物美的计算机,创造了「多赢」的局面。假如当年台商不将NB生产线移往大陆,全球NB不会有今天的盛景,不仅大陆不能成为NB的生产王国,其NB生产规模肯定小到无人理会,更是全盘皆输的局面。
由以上实例,可以证实两岸经贸合作,优势互补,早已做到「没有我他会死」的境地。而今新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签署ECFA,不仅可以促进两岸市场更深层的开放,也有助于台湾经贸进一步向大陆及国际延伸,完成全球布局,届时台湾将成为高度国际化的台湾,又有何好怕的?
【2009/09/03 经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