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人民的思想洗礼要脱胎换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11:3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台湾人民的思想需要洗礼,洗礼就是促进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fficeffice" />
ffice:smarttags" />2008年12月31日,**中央总书记胡Jintao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2009年7月11日,全国政协贾庆林主席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再次指出:“ 台湾同胞因近代以来特殊的历史遭遇而形成的台湾意识,反映的是爱乡爱土的炽热情怀和自己当家作主的朴素愿望,这与图谋***中华民族的所谓‘台独’意识有着本质区别,不容歪曲和利用”。
抗战时期,台湾人民的坚决DIZHI和英勇反抗,台湾同胞期待借由心目中的祖国的力量,援助台湾脱离日本统治,回归祖国。日本殖民当局实行民族差别待遇和民族歧视,不仅没有将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打压下去,反而更强化了台湾人民的祖国意识。台湾人民将中国视为自己的祖国,想方设法光复台湾,使之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同胞内在的民族精神与身上所流的血液一样,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第二,一个中国原则是不容置疑的。
台湾于1945年回归中国版图,两岸的分割现状是国共内战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并不涉及到国家主权。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祖国意识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心理基础,是DIZHI“台独”的最深厚力量。
第三,政治洗脑造成台湾人民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识偏离。
台湾人***思想的最大主因是政党为了选举所做的政治洗脑,在台湾开放总统民选之前,台独只是一小撮激进分子的主张。“台湾主体意识”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在李登辉倡导下,由一批“台独”学者人为建构,再通过民进党当局的宣扬与政策推动形成,并得到普及化。2004年,李登辉组织“台独”学者编纂“愿景. 台湾”系列丛书,宗旨就是“提升台湾的主体意识,确立对台湾国家的认同”。其中一本书就是《台湾主体性的建构》,由李永炽、李乔、庄万春、郭生玉等撰写,提出台湾“切离中国,独自走自己的主体之路”,强调“台湾意识逐渐取代中国意识,成为台湾民意的主流”,“台湾要主体化、一体化,必须‘去外来化’”。同时该书认为1990年后,台湾经过政权的“本土化”、制度的“民主化”,逐渐形成有别于中国大陆的新制度与新政权,人民有了新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台湾主体意识”就是这时候萌芽起来的。2005年前后,“台独”势力开始大力宣扬“台湾主体意识”,陈水扁公开强调“台湾主体意识路线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路线”。陈水扁在2006年“元旦文告”与“春节讲话”中提出,“以台湾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摆脱了历史的窠臼与政治的教条,发源于二千三百万人民的对自我的认同、土地的情感,以及命运与共的体验”;“台湾是我们的国家,土地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台湾的主体属于二千三百万人民,并不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的前途只有二千三百万台湾人民才有权决定”。上层建筑直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在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即“台湾意识”更起着带头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今天的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更加复杂化。
第四,亲美势力迎合美国的观念造成一个中国原则的认识曲解。
一个亲美的台湾对于美国具有非常重大的地缘战略价值。1971年6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一项政策报告中提出关于台湾内部统治体制的方案,即首先要推出一个“得到美国充分支持的、逐渐的、循序渐进的台湾化计划”,通过“台湾政权台湾化”的途径,建立一个“由台湾人控制的代议制”政府,而台湾政权“一旦掌握在台湾人手里”,美国就可运用它“设法就台湾的最终法律地位问题与中国对话”,或者是“台湾人接受在中国范围内某种形式的自治地位”,或者“造成一种政治局势,使中国人同意一个友好的台湾独立”。可以说,美国鼓励台湾本土化政策,希望建立台湾人掌握的政权,其讲的“台湾化”就是本土化。
第五,马英九上台后,并没有实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实质性发展。
尽管马英九上台后,具有开放性思维,积极发展与大陆的关系,但仍得极力强调台湾的主体性,一切“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为最高原则。
第六,民主与主权不属于一个概念,何况台湾的民主很不成熟。
民主与主权不属于一个概念,目前台湾的民主还没有资格指导大陆。在民智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 民主政权对国家利益有害无益。大陆人看台湾政治不外乎:乱、杂、闹。这些印象固然是由于台湾从政者不成熟的政治表现,但更广泛的原因还是台湾民众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民主选举的素质,选民倾向于民粹化、简单化看待政治事件,反倒帮了一群无能、无耻的政治流氓大行其道。政党绑架民意,台独***势力绑架台湾民意。
第七,祖国大陆尽最大努力以和平方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对台问题上,新中国历届政府,都尽量考虑通过和平方法实现统一。但是,如果台湾一些人因此而操弄政局,玩弄大陆的感情,认为这是“不统”的可乘之机,或者设法尽量拖延两岸统一进程,这是对中国人民的蔑视,是对中国人民智慧的侮辱。祖国大陆坚持独立自主地发展原则,与台湾相比,在国际上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和自主发展权,不依附于国际上任何国家和组织,这为内地未来进一步发展,向更广、更深、更高层次的科技、经济、社会和人文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八,台湾离开祖国大陆的支持只能是死路一条。
台湾发展初期,虽然有从内地挟持过去的大量财富和众多优秀社会人士,虽然得到一些国家的扶持,但是对外国势力的完全依赖,使台湾只能成为国际社会上的末流小角色,成为某些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垫脚石,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以华制华、以华遏华的小棋子。然而,即使有这些国际势力的扶持,随着大陆力量的发展,两岸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台湾扮演的这种角色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减弱,台湾也远远不能发挥这种作用。台湾维持两岸“不统”的现状,只能让台湾在与内地对抗中越陷越深,最终被国际社会所抛弃。台湾经济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早早地把眼光投向了内地,在内地提供的这个大舞台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果台湾在两岸关系上,冲破政治束缚的牢笼,突破“不统”的思想之墙,展开与内地的全面合作,公开透明地把统一议题纳入两岸对话的内容之一,那么,在现有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两岸进入全面交流状态,两岸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台湾,如果不尽快融入到祖国发展大势之中,加快回归祖国的统一进程,将再次被远远地甩在大陆背后,继续在偏狭的台湾岛上,进行本岛政党之间的争斗,继续保持台湾经济发展的封闭、停滞状态。
第九,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条件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以和平方式完成。和平统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1)台湾人民具有统一愿望。
(2)美国对中国不再干涉。
两岸统一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点与手段的问题。实际上越多台湾人有这种***思想,武力统一的可能性就越高。当前马英九执政当局希望继续维护两岸分离现状,维护两岸“不统”的格局,这种想法在中国不具有存在的坚实土壤和广阔空间,不符合两岸人民发展的利益需求,不符合中华民族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发展的需要,是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从1984年就香港回归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属于中国”。这个概念是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观点,在一个国家内部,对外政治交流交往,应当是协调的、一致的,是在一个政治大局之下的地方对中央政策的运用,对中央政策因地制宜的补充、发展与完善。
台湾人民的思想洗礼要脱胎换骨,要怎么去做呢?
1、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要彻底。
2、  两岸统一的信心要坚定。
3、  两岸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家务事的信心要树立。
4、  擦枪走火的言行要禁止。
5、  和平发展的概念要确立。
6、  和平发展要有制度性保障。
7、  台湾人民的思想要清洗要转变要巩固要透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4 11:31:57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支持原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4 11:32:0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4 11:32:05 | 只看该作者
好总理啊!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好的领导,假如多些这样的领导,中国才会真的站起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xNjI5NDA=.html
文章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4 11:32:13 | 只看该作者
一群祖祌都不认贱民,哪还有骨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0-2-4 11:32:16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越来越像公家人写的?这又不是评职称,何必扯那个拉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4 11:32:21 | 只看该作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4 19:2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