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抓特5来看: 十万台商涌上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20:3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万台商涌上海



01/30/2010 06:14:5008/27/2009 02:00:44 华夏经纬网



  上海是华东地区的龙头,有条件形成国际协作网络,令台商具备与韩国、日本、美国等大企业形成携手、配套的优势。台湾的这一大陆热,不仅是投资赚钱的概念,而且是移民概念,是台湾人找寻一个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模式的热潮。
   
    台湾商人大举“反攻”上海
   
    2年前,吴先生还是台湾的一名服役军人,常常在海滩演习如何抵御大陆进攻,他们喊着反攻大陆的口令行进。如今,他已经是台湾数十万在大陆做生意的企业家之一了。于彼得和他的父亲去年投资10万美金在昆山开了一个叫BOBO的牛排餐馆。上个月,他们又在苏州开了第二家BOBO餐厅。“这里经济发展的速度让我吃惊,我决定在大陆发展我的事业。”于彼得说:“我告诉我台湾的朋友,他们的未来也在大陆。”
   
    1987年,台湾的政客放弃了“反攻大陆”的打算,如今,台湾的企业正在全面登陆大陆。而大陆方面也张开双臂欢迎他们这种经济上的“反攻”。现在,几乎每天都有1万左右的台湾人进出大陆。大陆官方的观点是,台湾的这种投资不但可以使内地富裕起来,而且可以加强台湾和大陆的联系,预防台湾独立。台湾政府则十分担心大陆会武力侵入台湾。但是也许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台湾商人进入大陆,70年的“内战”从此就悄然结束了。
   
    临近上海的昆山就是这样的一幅图景。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统一的中国的缩影。这里有超过1000家的台湾公司,其中有30多家是台湾的上市公司。在过去的 10年里,他们已经在这个小城投下了100亿美金。昆山的主要街道——亭林路完全是一派台湾风情。受到大陆巨大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的吸引,台湾的制造业不顾台湾当局的阻拦悄然登陆大陆。在最近的15个月,有200亿美元的资金流出台湾,大部分到了大陆。经济学家估计,去年台湾在大陆的投资达到1000亿美元。台湾成了大陆的第4大境外资金来源。而这中间有大约近百亿资金流向上海。
   
    现在,台湾掀起的大陆“热潮”已经远远超出“台商”的概念,而成为台湾人寻找新的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香港台湾工商协会董事陈自创不久前去上海,在位于虹桥新区娄山关路一家兰挂坊面馆吃黄鱼面,听到邻座的客人以台语在交谈,一问都是来自台湾、在上海工作的台籍人士,环顾四周,约八成以上是30出头,衣着西装、斯斯文文的台湾人。陈自创说,印象中,钟情大陆的主要是50岁以上的台商,想不到这么多年青人都被吸引到上海寻梦。
   
    杨大正1992年到上海,最初经营房地产,负责的“科技京城”项目是当时上海最大的承建项目,感应世界的科技潮流,以此定位,也吸引了众多的微电子、计算机设计公司,变成了国家级的软件开发基地。杨大正说,在信息科技的领域,浦东张江是硬件制造基地,“科技京城”是软件基地,只要经过认证,企业可以在此享有同张江相同的税收优惠。在东莞,九成八的台资投放制造业,但在上海,制造业一统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服务业的比例超出30%,即使在制造业,投资新经济领域的台商也越来越多。不久前,杨大正也走出房地产经营领域,投身信息科技产业,成立了上海金点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汇集了大陆的专业人士,专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网站建设的整体方案及网络营运系统建设。由于中国尚未对外商开放网络事业,目前“金点子”只能为客户提供网络服务,但这是为今后的发展抢占商机。长远设想,杨大正要建立自己的商务网站,他相信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都市,信息科技将一日千里。
   
    到上海打拼整整10年,杨大正做了6年的台商会会长,去年退位后将台北的家搬到上海,杨大正认为,台湾和台北仍存在礼仪、文化、价值观的差距,但上海的物质生活已与台湾很相似了。》
   
    “你不谈论上海的话,你就落伍了。” 台湾人在大陆的桥头堡就是上海的昆山。昆山位于上海西约50公里。“去年10月以来,有超过10亿美金确认要投资到昆山。”昆山台湾企业联合会的主席说:“去年是昆山年,昆山现在在台湾非常有名。”台湾企业在昆山的兴起,也说明台湾岛内政治混乱和经济滑坡。在亭林路上,一半以上的店铺是台湾婚纱摄影。音像店里播放的也是台湾的流行歌曲。时装店里摆放的都是台北最新流行的时装。去年,昆山的台湾企业缴纳的税金超过2亿美金。昆山政府也投入了1亿美金进行基础建设和环境美化。
   
    在最近两年,昆山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一个会议中心,一个五星级酒店,还有公园湖泊,甚至高尔夫球场,提供台湾人所需要的服务。昆山的另一个吸引力是靠近上海。现在已经有很多台湾商人在昆山买别墅或者买地皮开发豪华别墅,卖给那些要到昆山定居的台湾人。甚至台湾官方杂志《光华画报》最新一期的封面也是台湾人移民上海的故事。每天晚上,还有教台湾人说上海话的电视节目播放。
   
    在上海的台湾人现在已经有很多了。随着大公司在大陆的大规模的投资,台湾的一些小公司也到上海来从事一些服务事业。在最近3年,台湾人在上海开了几百家餐馆、酒吧、卡拉OK厅和桑拿浴室。“你不谈论上海的话你就落伍了。”一个台湾地产商说,最近他已经把在上海投资2000万美金的80栋别墅卖出了一大半。
   
    在上海安家置业者多为技术人员
   
    “人移民到上海吗?”以经营“51job无忧工作网”闻名的前程无忧联盟总裁甄荣辉听到这个问题时,毫不考虑地说“很多呀!而且不只到上海。”
   
    “移民上海”的新名词乍现于台湾岛内,着实引发不小骚动。长期的隔阂,许多台湾人看待中国大陆总有一股莫名其妙的“骄傲”,虽然从台商到政治人物,这几年前往大陆找寻事业第二春者犹如过江之鲫,但对一般台湾人来说,移民到大陆,是压根儿没想过的事,自然认为“移民”二字是危言耸听,但来自香港的甄荣辉也“ 证实”这件事,已经不能用“谣言”看待。
   
    在上海的台湾人有多少?据称有近30多万人。但有的人估计比这还多。一名台商说,“你只要看新锦江饭店就知道了,吃早餐的时候,哪天不是满满的台湾人?”
   
    台商多了,沟通也就成了台湾移民在大陆各城市共同的问题。台湾最早打响求职杂志名号的“Career就业情报信息”董事长翁静玉,由于逐步将求职征才服务对象扩及海峡两岸,这些年接触不少台商,“台干”,对他们的生活待遇也知之甚详。她指出,台湾人几乎都是因为工作迁徙对岸的,但两岸几十年的隔离,大陆同胞看台湾人总是带着有色眼光,既想到台资企业上班赚钱,又瞧不起来自那么一个小岛的台湾人。别看大陆自己人老爱斗来斗去,画小圈圈,但外表还是很团结,台湾人不容易打进他们的生活圈。在大陆任职超过五年的陈先生对此也有深刻体验,他说,大陆员工之间常会“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往往让台干疲于解决问题,现在,越来越多台商直接用于大陆干部管理员工,台干只掌握知识技术面问题。
   
    医疗与环境不适应,也是台湾移民共同的困扰。由于大陆各地医疗水准参差不齐,不少台湾人在生病后,第一个念头还是回台湾找医院。而大陆娱乐不够,当地的朋友少,台湾人多半自成一个小团体,又成了恶性循环。
   
    携带家眷移居大陆的台干或台商,由于居住多半围绕着厂区,工作与生活分不开。一位汤经理说,经常工作上有争执的同事,下班两人又因住同一栋楼,即使想情绪冷却或干脆发泄一下都难,更别说有完全的私人空间。一名台干太太就说,厂区里的事,太太们大概都知道,如果丈夫工作不顺心,很快就会带回家,全家都会陷入低气压。即使如此,还是有不少台干将一家大小搬到大陆,主要原因是台籍干部享有高薪优势。早几年,大陆生活较贫困,为了鼓励台籍员工赴大陆建厂,企业往往是以台湾薪水两至三倍的高价“引诱”台湾员工派驻大陆,这些年虽然薪资差距逐渐缩小,甚至部分蓝领技术工到大陆只能拿到等同台湾的薪水,但是少说每月 8000元人民币,仍可过算是优越的生活。有些台干太太白天送小孩上学后,就去上海市区逛街,喝下午茶或上美容院护肤,过着犹如少奶奶的生活。
   
    只是这种属于台湾的优势还能维持多久?台湾人“西进”的迁徙方向会改变吗?
   
    现实状况是,中国大陆今年经济增长率预估8%,台湾却在为保四挣扎。所谓台湾奇迹,建基于中国人传统的勤俭民族性和中小企业灵活的应变能力,也就是处处寻找商机。当不远处的海峡西岸出现新的机会与希望时,逐水草而居的牧人,自会找到出路。日前,传闻已久的中国大陆第一家八寸晶圆厂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工业园区正式动工,这个项目由台湾宏仁集团董事长王文洋投资达16.3亿美元。这个投资案不仅创下了台商投资大陆之最,也预示了台商钟情上海的热情日益高涨。据悉台湾排名前四位的半导体厂,最近六个月内都上北京下上海看过,有位总经理更坦言,上海整体建厂条件优于北京,因北京缺水且靠近地震带,上海自古较无天灾,政府机构与来往单位的工作也有效率。早前,台湾中芯集成电路公司已在上海浦东张江举行了动土典礼,这家半导体企业,除了来自美国、台湾的资金外,大陆银行也参与贷款十亿人民币。
   
    来自台湾的消息称,台湾新丽华董事长焦廷标在近期前往大上海地区考察后,除了在浦东购买土地外,另计划将旗下华新丽华、华新科技、华新先进及转投资的翰宇彩晶,悉数搬往浦东集中发展,此举实际上是将公司总部迁往上海。
   
    台商迁都上海划出成功彩虹的早有先例。1978年在台北成立的奂鑫有限公司,长期从事AC线和DC线的生产。1992年公司选址上海青浦投资700万美金设厂,至今奂鑫在大上海地区投了五个工厂,总投资额7000多万美金,生产20多类信息科技产品,主要用于计算机、通讯等多个领域,大部分出口。总经理徐钲鉴表示,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又是国际大都市,投资环境比想象的好,相对其他国家的投资,上海的投资发展最快。在大陆7年时间,奂鑫已成为以大陆为中心迈向世界,在钩稽上有竞争能力的科技企业,1999年的营业额超过7000万美金。徐钲鉴在上海买了住房,一家都在上海生活,两个孩子一个在上海的国际学校读书,一个干脆就在本地学校上学,徐钲鉴说,本地学校的教学质量并不差,孩子很快就适应了。今年,徐钲鉴70多岁的母亲也迁“都”上海,一家五口在上海生活,也成为今日众多台商上海落户的生活写照。
   
    与台商最集中的东莞相比,进军大上海地区的台商更具特色。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文晖指出,东莞以生产计算机为主,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流域,集聚的台商以台湾的主力产业笔记本计算机、PDA、手提电话形成的产业群体,以及在上海的晶圆生产为核心,不仅未来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而且与台湾的产业发展几乎同步。进军大上海的台商形成台湾接单、内地开工、台湾出口结汇的模式,这些企业在大上海地区扎下根来,刑场产业链,瞄准的将是开放中的国内市场。朱文晖还指出,上海在其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不仅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并有条件形成国际协作网络,令台商具备与韩国、日本、美国等大企业形成携手、配套的优势。他相信,台湾的这一大陆热,不仅是投资赚钱的概念,而且是移民概念,是台湾人找寻一个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模式的热潮。(师永刚)
   
    摘自《大视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20:38:09 | 只看该作者
在上海的台湾人有多少?据称有近30多万人。但有的人估计比这还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20:38:13 | 只看该作者
抓台湾特5的来看: 这上海至少有几万台湾人是中国国民党员. 你们怎么不去上海抓台湾特5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2-3 20:38:16 | 只看该作者
全市人口1,888.46万(2008年末,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5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0-2-3 20:38:2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但绝不允许挣中国人的钱干伤害中国人的事情。

许文龙就是一个例子,铁竿的台独,重新悔悟之后现在在北京养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23:45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