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台北8月24日电(评论员 林淑玲)两岸关系在马英九上任后有了重大突破,这次台湾88水灾,正好提供一个检验机会。面对大陆爱心源源不断涌入,很遗憾地,台湾却自困于“统战”阴影,瞻前顾后,仅愿选择性接受援助。
民进党执政时代的两岸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逢中必反”,“反中”还有个双胞胎叫“恐共”。绿朝所有两岸政策都可以看到这对“双胞胎”的影子,举凡禁止半导体产业登陆、拒绝陆资入台、不允许民进党重要人物赴大陆访问等等。绿营总认为,企业西进会掏空台湾、陆资入台会挟带统战目的、绿要角登陆则会被收买…,无一不反,无一不怕。
绿朝的“逢中必反”政策在国民党执政后,下台一鞠躬,取而代之的是马英九的两岸和解政策。只不过,扁8年任内扑天盖地型塑的“恐共”气氛,依旧在台湾上空盘旋不散。绿营人马持续操作“恐共”来推动台独理念,不让人意外;倒是马政府一边推两岸和解,实际上也没有走出绿营所设定的框架,不论是真的“恐共”,还是认为台湾人民“恐共”所以不敢放手推动,都使两岸距离正常往来还很遥远。
以台湾这次的救灾为例,马政府愿意接受美军支援直升机、韩国搜救队、国际志工,就是不愿意接受大陆同等的支援。以日前大陆运抵屏东县的第一批组合屋为例,由于台湾工人没有组装经验,施工过程遭遇不少难题,绿营媒体逮到机会即猛轰捐赠单位不负责任,东西运来就不管了。实际上,大陆早已表示愿意支援技术专家随同抵台,接受与否在台湾。
在承平的时候,马政府限缩两岸交流,尽管招致部分抨击,也还没有什么立即负面效益。但在救灾的时候,资源愈早进来,灾区复原、抢通的时间愈快,以受灾最严重的屏东县、高雄县为例,灾害发生迄今已经半个月了,还有很多村落道路尚未抢通,房子还泡在水里、街上满是泥泞。这除了是救灾指挥系统出问题,机具、人力不足也是关键。
导致现在整个灾区还是一团乱,民生物资满溢、散兵游勇的志工太多,灾民每天在收容所等着各路慈善团体来发慰问金,看起来处处都是爱心,这一切却对早日抢通灾区道路、安顿灾民帮助有限。大陆愿意派人来台协助,马政府拒绝,只好一天拖过一天,慢慢来,眼看着9月初就要开学了,很多灾民心急如焚,对马政府、刘内阁的怨气才会如此之深。
马政府连救灾都不敢放手接受大陆协助,显示这股“恐共”气氛有多严重。当然,这不尽然就是马政府的思维,也有部分原因可能是马政府不愿在这个节骨眼让绿营以此作文章,干扰救灾、重建。但即使是如此,马政府在救灾关键时刻,仍无法挣脱绿营集中火力炒作的“统战”议题,还是让外界非常遗憾。
绿营喜欢把“统战”挂在嘴边,说穿了,也不过是个假议题。什么叫做“统战”?如果绿营将之定义为,所有大陆惠台政策都是统战,那么大陆观光客入台、台湾水果行销大陆、大陆给台商优惠措施、对台采购等等都是。唯有两岸一刀切,完全不往来,台湾才没有被大陆统战之虞,问题是做得到吗?不要说现在,民进党执政时做不到,台湾人民也不会支持。
绿营执政县市积极争取陆客,赴大陆行销农产品,众人看在眼底。两岸企业联手合作出现“CHAIWAN”模式,连韩国人都害怕,这样叫“统战”,未免太沈重。
“统战”之于台湾,其实是一个心理“魔障”。一方面,民众都知道两岸不可能不交流,另一方面又要找某些事情来拒绝,表现得好像自己很有原则的样子。特别是马政府,何来随独派脚步起舞之必要!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做该做的事就不会错了。
马政府受困于统战的“魔障”,反而给独派更大操作空间,变相鼓励独派加码,升高社会对立气氛。就拿这次赈灾来说,马政府拒绝大陆支援直升机、搜救队在先,绿营进一步散布谣言指大陆组合屋可能有毒,连国台办透过立委高金素梅捐款协助台湾原住民重建都闹得沸沸扬扬。如果马政府当时就秉持“人道第一,政治退位”开放接受大陆所有救援,两岸合力救灾,绿营炒作政治议题的正当性马上会被质疑。
马政府未能全面接受大陆救灾援助是很大败笔,在未来的重建路上,不应再拒绝大陆的善心。台湾蒙受这么大的苦难,到现在还在耍弄政治,也未免太过无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