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马英九“9月行政究责”持续延烧的政治隐忧
作者:肖永国
在台湾遭遇50年不遇的“88水灾”后,面对政府对待关乎生命的重大水灾的种种过失,马英九在多次道歉得不到台湾民众谅解的情况下,于2009年8月18日召开记者招待会做出“9月追责”的承诺。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台湾政治和社会借着伴随而来的政治阁员持续的请辞声浪,对马英九承诺的“追究责任”已经升级为“行政改组”,甚至是“重新组阁”。并有新闻媒体已经对谁是下一任的“阁揆”及“阁员”煞有介事做出分析和评估。
如果说在面对50年不遇的水灾,台湾政治和社会搞“全民批政府”是对救灾、防灾和重建的政治失焦的话,那么,在同样处于救灾、防灾和重建过程中,台湾政治和社会“齐声讨论”政府阁员的人选,难道就不是政治失焦?马英九有意或无意在大灾面前把一种形式的政治失焦变为另一种形式的政治失焦,无异于把台湾政治和社会从一种错误带到另一种错误,表现了马英九在政治舆论压力下处理“轻重”、“主次”、“缓急”的进退失据和能力缺失。
一、“市长经验”与“总统能力”,孰轻孰重?
在2008年3月,马英九团队取得选举胜利而筹备组阁期间,有政治幕僚提出:要防范陈水扁政府的“政治遗留”和“政治暗桩”的问题,应该把这些问题视作执政第一年的“当务之急”处理。但是,马英九信心满满地说:当年在当选台北市长时,也有人提到陈水扁的“政治遗留”问题,我们认为这不是执政前两年的“当务之急”,两年后再做处理是适当的。
然而,马英九执政一年来,政府的努力及成就都被陈水扁政府的“政治遗留”和“政治暗桩”等问题所掩盖。马英九以其“市长经验”来做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的执政思路,才导致马英九丧失了在执政的“黄金时期”的第一年“整饬吏治”的最佳历史机遇,以至于政府官员“萧规曹随”,持续“政治责任差”和“行政效率低”的弊病。
事实上,一年来,台湾政治和社会对马英九政府的诸多“诟病”难道提的少吗?但是,台湾政治和社会对马英九政府有益的建议,都被陈水扁政府的“政治遗留”和“政治暗桩”等问题所掩盖。马英九在洋洋自得地感受“政府对比红利”的同时,也在丧失对台湾励精图治的政治机遇和政治斗志。所以,这才有了面对“88水灾”,马英九政府遭遇“政治毁容”的政治悲剧的深层次的原因。
二、“不教而诛”与“整饬吏治”,孰主孰次?
在遭遇谁都未曾预料的50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时,一些政府官员的言行或举止确实有不妥之处。但是,这些政治官员在马英九执政一年来,都是这种言行和举止,并没有被“有关部门”或马英九行政究责或政治教化。即便在面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时,个别政治官员言行或举止不当,那也是政府官员一年来形成的“习惯性过失”。
孔子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马英九做为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难道不该为一年多“只顾利用政治伎俩收取政府对比红利而不顾对台湾执政体系整饬”的长期政治过失而对在自然灾害面前“习惯性过失”的官员承担主要责任?
再说,“整饬吏治”是马英九的一项长期政治工作,不能寄希望于不经政治教化或历练的某一次或某一件重大事件就可以完成。对犯有过失的政府官员,姑且不论其过错的大小,马英九因政治压力而对政府官员的“习惯性过失”执行“不教而诛”,才是对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的政治权力的亵渎及领导责任的推卸。马英九做为最高政治领导人,对执政体系搞此等“帝王术”,难道不怕伤执政团队的“人心”?“行政追究”几个“政治替罪羊”,难道就是马英九为2300万台湾民众最好的负责方式?
更何况,在当前灾害面前,假如马英九以“救灾不利”为理由对执政体系做大幅调整,姑且不论对政府官员是否公平和公正,仅从后备人员的选拔而言,难道通过12天仓促选择的政府官员就一定比经历15个月政治历练和磨合的政府官员强?众所周知,引发本次“水灾政治风暴”的幕后推手就是置台湾民众根本利益于不顾而试图“浑水摸鱼”的台湾在野党。马英九为化解政治压力,在面对延续“政党恶斗”恶习的台湾在野党的“政治招手”时,于仓促之际难免不与民进党搞政治交换或政治交易。这除了让台湾在野党“打了巴掌又得枣”外,无论对于马英九或中国国民党,还是对未来台湾政治和社会的持续、有效、高效和稳定,都是有百弊而无一益的。
三、“救灾重建”与“限时究责”,孰急孰缓?
在大灾面前,无论是灾区、灾民,还是其他未遭受灾害的民众,台湾政治和社会最急迫、最关注的是“救灾”、“防灾”和“重建”等工作的成效。马英九不顾基本的救灾、防灾及重建的政治任务而大搞“限期究责”,显然是试图推卸政治责任。
何况,马英九仅仅为“行政追责”预留12天的时间,行政官员既要承担防灾、救灾和重建的政治任务,又要接受行政机关的政治调查,这对现任的政府官员能做到公平、公正吗? 这短短的12天里,既不能使“救灾”达标,也不能实现“防灾”,更不可能完成“重建”,难道这不是马英九在搞“舆论治国”?这难道是马英九对处于灾害中的台湾民众最佳的负责方式?
对于被“88水灾”搞的焦头烂额的马英九而言,当前最重要的并不是“行政究责”,也不是“行政改组”, 更不是 “重新组阁”,而是适当搁置有争议的政府官员,使遭受台湾政治和社会“非议”、“鄙视”或“毁容”的整个执政体系以“戴罪立功”的心态,集台湾上下和内外的一切时间和力量,遵循救灾、防灾和重建的规律,继续以最大的努力做好救灾、防灾和重建的工作,力求让受灾地区和群众满意,让2300万台湾民众放心。这才是马英九执政体系在危机和困苦中可以收获的最大政治成果。
所谓“适当搁置有争议的政府官员”就是对于没有特殊或明显的政治或行政过失的政府官员,在救灾、防灾和重建的过程中,以台湾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为上,使台湾执政体系实现转变和提高为高,发挥现职执政官员最大政治和行政的职能、效用为佳。至于完成救灾、防灾及重建等工作后该如何处理这些过失官员,那就是回归基本“整饬吏治程序”的事情,一切遵循政治或行政制度办理即可。
综上所述,马英九在化解台湾内外的政治压力时,在处理“轻重”、“主次”、“缓急”的问题上不要再出现进退失据和能力缺失的问题。“行政究责”、“行政改组”或“重新组阁”, 在救灾、防灾和重建的过程中,“缓图之”才是上之上策。以台湾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而言,“仓促更换”必然后患无穷。
附件一:《内阁9月改组 蓝委:换阁揆才能救马总统》
附件二:《蔡英文:内阁应立即改组》
++++++++++++++++++++++++++++++++++++++++++++++++++++++++++++++++++++++++++++++++++++++++++++++++++++++++++++++++++++++++++++++++++++++++++++
内阁9月改组 蓝委:换阁揆才能救马总统
* 2009-08-20
* 新闻速报
* 【中广新闻/李人岳】
八八水灾重创马政府形象,国民党内有立委直言,现在唯有内阁全面改组,才能救得了马总统。不过党团干部认为,奖惩应该及时,但全面改组应该等到善后工作结束,才能避免演变成政治斗争。不过民进党立委表明,918开议日,他们希望看到新的阁揆来做施政报告。
莫拉克风灾重创马政府形象,府院达成共识9月前将完成检讨,面对已经有多位阁员请辞,行政院长刘兆玄说,检讨对象包括自己。不过国民党立委吴清池直言,现在只有内阁全面改组,才能救得了马总统。
民进党团总召蔡同荣则说,立法院预计将在9月18日开议,他希望到时候将会看到新任的阁揆进行施政报告。不过国民党团副书记长吕学樟认为,奖惩应该要及时,表现不好的官员现在就要换掉,停损点不能只是在一个外交部次长。但是内阁改组应该等到救灾之后。他强调,救人和重建是当务之急,不能模煳焦点,演变成政治斗争。他主张再给刘内阁一个留校察看的机会。
蔡英文:内阁应立即改组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8-20
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今天探视台东灾民,致赠新台币200万慰问金;她说,民众感觉刘内阁是无法有效救灾的执政团队,内阁应立即改组,建议总统马英九慎重考虑。
中央社20日报导,蔡英文下午在民进党籍立委陈莹、民进党台东县长提名人刘棹豪及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建年等人的陪同,前往金峰、大武等南回乡镇慰问灾民。
「我们家没了,家被流走了」,家园被冲走的嘉兰村妇女看到蔡英文,情绪立即崩溃,哭倒在蔡英文的怀里,希望蔡英文协助重建残破家园;蔡英文一一给予拥抱安慰,允诺会督促政府。
蔡英文表示,就民众观感,行政团队在这次风灾中已被视为毫无救灾能力的执政团队,站在在野党监督的立场,民进党要求内阁立即改组;至于整起救灾不力的问题,要归咎于中央指挥中心,身为最高层级的马总统,应负全责。
蔡英文强调,这次风灾凸显了国土保持的重要性,民进党在执政时曾提出相关方案及计划,但法案被国民党挡住了,方案也因政权转换而中断,但民进党仍会持续推动国土复育,并强力监督政府;也希望国民党经由这次风灾的教训,能够深切领悟国士规划与复原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她表示,这次风灾也凸显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权责划分不清,救灾能力无法整合等问题,如何全面检讨及重新再造,需严正看待不容轻忽。
附件
马英九9月改组的政治隐忧.doc (35 KB)
2009-8-21 10:24, 下载次数: 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