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两岸交流存在的根本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8:0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两岸交流存在的根本问题
ffice:smarttags" />2009年6月11日中央社董事长黄肇松先生拜会中国评论通讯社香港总部,黄肇松董事长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黄肇松表示,过去一年,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台湾经历了惊涛骇浪,在惊涛骇浪中,两岸关系仍然持续向前发展,马英九竞选时提出的有关两岸政策,这一年来大体都做到了。fficeffice" />
两岸统合学会指出,马英九与胡Jintao均先后提出两岸应建立和平框架,签署和平协议等主张。
2009年6月22日下午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与美国大华府地区两岸侨胞举行座谈。王毅明确指出,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不存在过快或是过慢的问题,而是从过去长期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正常。今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也不存在只谈经济不谈政治的问题,而是需要把握轻重缓急和优先顺序,重要的是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符合两岸民众的共同意愿。
2009年6月23日,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华盛顿表示,在当前两岸关系、中美关系出现良好局面的新形势下,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实现两岸关系与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王毅表示,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政,应由海峡两岸通过协商共同解决。同时台湾问题也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当前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中美关系也呈现稳定发展局面。新形势下,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实现两岸关系与中美关系的良性互动。两岸关系保持发展势头,将减少中美关系中的复杂因素,有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美国尊重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核心利益,有助于两国增强战略互信与合作,也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2009年6月24日对于两岸政治议题何时将列入两会协商的议题,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今天表示,两岸协商议题过去的原则是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经济议题还是有很多,而且经济议题也具有急迫性,包括避免双重课税、投资保障等等。这部分应该优先处理,至于政治议题,只要“陆委会”授权,就会列在议题当中。
2009年6月28日下午**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在北京会见了台湾台中市、台中县、彰化县、南投县负责人及来京举办四县市农特产品暨观光展览会的主要成员。郑立中说,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这为进一步加强两岸交流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展览会十分成功,成果丰硕,具体而生动地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应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两岸同胞是一家人,理应相互扶持,共谋发展。“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只要两岸同胞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009年6月30日报道, “我们赞成两岸专家学者通过民间的方式合作编纂‘中华大辞典’。”6月24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范丽青掷地有声的表态传至海峡对岸时,已81岁高龄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正在高雄“中山大学”里为学生们授课。27日晚8时,余光中抽出时间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专访。在他眼中,两岸合编“中华大辞典”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对两岸的和平发展“有重要意义”。
余光中说,两岸能坐下来一起合编“中华大辞典”,又能在“识繁书简”上达成共识,充分说明两岸能做到求同存异,为交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交流多了,敌对就少了,从这个角度讲,这样的主张对两岸的和平发展很有利。两岸在语言文字使用上的差异是比较大的,60年来,两岸所走的路不一样,学习的对象也不一样,思维方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至于两岸“文化统一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两岸的文化本来就同源同种,在基本层面是一样的,两岸文化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但两岸分治这么长时间,现在两岸迫切需要文化上的交流,在没有太大交流障碍的情况下,强调“文化认同”会好些,我们需要文化认同来增进人们的亲近感。
2009年7月6日,继吕秀莲在华府公开表示,民进党的中国政策“不应只会反对,也应提出对策”后,高雄市长陈菊进一步说,她早就体认到两岸关系急遽变化,民进党有必要因应时势改变态度,她本人更多次向党主席蔡英文表达这项看法,直言民进党不能再闷不吭声。近年来两岸关系密不可分,当国民党积极与对岸密切交往,民进党应该以更开放的胸襟去瞭解。她直言,身为台湾最大反对党,如果对自己存有使命感,就应试图厘清台湾现实环境,放开手鼓励党员充分讨论,凝聚出符合现实需求与人民期待的中国政策。针对这点,她已多次向蔡英文谈过,因为,“实在不能够不表达出来了”。
以上所述可能很凌乱,但我们应该看到两岸交流存在的问题:
1、两岸交流不仅仅是经济交流。陆资虽然能入台,但由于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潜在意识形态作怪,陆资入台并不顺畅。因此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全面交流势在必行。其根本的要求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2、两岸交流中文化交流是最易突破的交流,但是文化的交流不应成为互相钳制的要点,要把问题摆清楚,讲道理,相信台湾人民能够理解。对台湾人民的文化交流沟通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讲道理,摆事实。
3、两岸交流要有针对性地逐步逐渐地深入台湾人民心中。
4、两岸交流最有信服力的说明就是有利于台湾人民,有利于台湾,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点台湾人民能够理解,便于接受。
5、两岸交流最根本的问题是,马英九执政当局拿出诚意来全面全力支持两岸交流。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如何判断马英九执政当局是否拿出诚意来支持两岸交流?
1、既然大陆能够拿出诚意来全力支持配合马英九执政当局,如果要求对等,马英九执政当局理应拿出诚意来全力支持两岸交流。基于大陆提出的要求都是为了台湾,为了台湾人民,为了两岸关系更好地发展,因此,马英九执政当局有足够正当的理由接受大陆的要求。可以这么说,对大陆提出的合理的要求,马英九执政当局能够接受并顺利实施是一个主要的诚意检验标准。
2、民进党已经看到,两岸交流的发展势不可挡。目前两岸交流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一个是仅仅对台湾有利,其狭隘表现就是片面维护台湾的主体性,也就是非法地维护“+++国”;另一个是对实现两岸统一有利,其主要表现就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严格恪守,并基于此积极展开的各项议题的探讨,各项难题的破解。这中间有没有回旋的空间,绝对有,而且非常大。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目前两岸关系状态是两岸关系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马英九执政当局能够积极朝向两岸统一的目标迈进,其所作所为不能影响了两岸统一的进程,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当前大陆是保持理智的,理智的主要表现就是不要求“急统”,但是也不纯粹是“反独”,明明白白阐述的路线是两岸和平发展。基于这一点判断,马英九执政当局有很大的回旋空间,但要求一点就是:不能跑偏。
3、马英九执政当局认识到两岸问题应该有两岸中国人来解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如果在这点上马英九执政当局站不稳,那就是对两岸如火如荼的交流的最大破坏。其主要表现就是要求美国对台军售,把台湾与美国的关系凌驾于两岸关系之上。这纯粹属于立场问题,在这一点上,马英九可以有所遮掩,但绝对不能丢弃原则。如果把两岸问题复杂化,倒退化,被动的还是台湾,这一点需要认识清楚。
4、马英九执政当局理应明白两岸交流过程中,如果在两岸交流过程中妄想打“牌”,其本质上反应出的是对两岸互信的破坏,其表现就是对大陆实际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片面的做出任何决定。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马英九不打牌不突击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笔者建议一句:对马英九执政当局期望不要太高,所谓水到渠成是有一定道理的。基于这一点积极安排组织各项任务活动尤为重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18:00: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0 19:1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