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救灾第一,无涉政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3 15:4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17 15:01:53   

  作者:赖日新 深圳 自由业

  面对大陆同胞积极、热情的支援意愿,马英九亲自拍板接受大陆的组合屋等相关物资的援助。但对于大陆的其他援助意向却一再推却说要评估。特别是对于大陆愿意提供的重型直升机和救援队员等方面的援助,至今还在评估是否需要当中。却只特别向美、日等国请求援助重型的直升机,结果收到由于距离太远无法援助或者目前国际上根本就没有这种直升机。所以有人怀疑这根本就是台湾以技术性的方式拒绝大陆的善意援助。
  
  今天看到媒体报导说韩国救援队员赴台参与救援却由于缺乏翻译,导致形同鸡同鸭讲去救灾,工作起来困难重重。“陆委会”称“由于美国已经答应派重型直升机赴台帮助救灾,而据‘交通部’方面的了解,大陆重型直升机多在东北地区,要运送来台比较远,不是小三通方式可以运来的”。而“交通部长”毛治国却说“是否接受大陆的重型直升机参与救援要再评估看是否有需求”。  

  面对这种情形,试问马政府声称:救灾第一,无涉政治的政治究竟是什么?一方面大陆同胞的热情善意的援助表示像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一方面台湾有关部门却还在等日本、美国能否援助的消息回覆。再一方面则是马政府的执政危机俨然愈演愈烈。近来马英九、刘兆玄所到之处呛声、嘘声如影随形,被外界和在野党骂翻天。人们一再期望马英九能在此次水灾救灾的下半场扳回一城,重拾民心。可如今在接受外援方面还是不知道在搞什么东西。“救灾第一”形同一句空话。为什么就没有这个胆量接受大陆的各项援助?难道真的怕激起绿营的抗议?试问马英九是救灾第一,还是避免绿营的口水第一?试问马英九是救灾第一,还是在大陆、日本、美国之间搞平衡第一?大陆救灾队员若能获准在第一时间入台参与救援,同文同种,根本不需要什么翻译之类,这会造成鸡同鸭讲式救灾吗?哪怕即使台湾教育发达,人民的素质高,外语水平好,语言相同还是最好,何况受救助的都是南部的农业居民呢? 大都数是讲闽南话的同胞。即使大陆的重型直升机在东北,赴台参与救助会比美日来的远?远多少?须知在去年汶川地震中,大陆的救援力量花费多久时间就及时抵达了救援现场的呢?台湾同胞的需求就是祖国与人民的召唤,这点距离算什么?只要台北一句话“需要大陆的重型直升机援助”,相信大陆的重型直升机很快就会赴台参与救援的。

  那为什么到目前为止,台湾的马政府除了接受大陆的组合屋、毯子等物资的援助外,迟迟没胆向大陆请求救援人员与重型直升机的援助呢?原因无外乎为:1.马英九在救灾请求救灾援助中在大陆、日本和美国之间搞平衡。2.马英九怕触动绿营敏感的神经,怕惹绿营人士誓死反对大陆的援助,特别是重型直升机入台救援。3.马政府效率太差,水灾那么久了还在评估评估,要评估到何时?如果是在大陆、日本和美国之间搞平衡,玩弄所谓的救灾外交学,我想迟早还是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如果是怕绿营的反对而迟迟不敢接受大陆更多更广泛的援助,最后的结局只有被绿营骂得更惨,救灾的后续工作没有搞好,只会更失民心,执政危机将会愈演愈烈。如果是马政府效率太差,那被骂不仅是活该,更应该是灾后“内阁”总辞职了。这样的政府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小马哥,如果真是救灾第一,就尽早向您的大陆同胞请求援助吧。请求大陆重型直升机以及救援人员赴台参与帮助救援。这也是此次救灾失误不足的一切责任由您承担的很好的补救措施之一。早一天向大陆开口援助,早一天弥补您在领导此次救灾中所犯下的错误,早日摆脱您的此次执政危机。当然早日接受大陆的更多援助只是其中一环而已。愿您展现魄力,切实落实救灾第一,无涉政治的考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0-2-3 15:47:56 | 只看该作者
台湾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2-3 15:4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14:1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